别让孩子过早的寄宿

作者: 超怀观道 | 来源:发表于2016-04-30 16:07 被阅读313次

    孩子有天性,这是成长的特定阶段的特定需求。

    孩子有社会性,因为孩子不是教育这个流水线上的产品,他更是一个人。

                               基因传承

    在野生动物的群体当中,它们自己的幼崽长大成年有了相对独立的觅食能力之后才亲子分离。当然,这并不是因为野生动物有照顾后代的责任意识,而是它们有繁殖并照顾后代的天性。不过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缺乏这种天性的动物我们也是无法看到的,因为他们势必会在进化中被淘汰。所以,基因的传承,会选择那些更有陪伴和照顾后代能力的群体。

    反观人类,同样如此。组建家庭,生儿养女,孩子叫你爸爸妈妈,除了意味着他身上携带着你的遗传基因以外,你还有一份让这部分基因高质量传承的义务。那么高质量的传承,一定伴随高质量的陪伴。

    你可能说,我可以把孩子送到好一点的小学,接受更好的教育来弥补这一点。但是当你因为每隔一周才能见到孩子一面而面对孩子有点陌生的表情的时候,(其实很多寄宿班的孩子们和老师的感情胜过父母)你对孩子的生活其实已经知之甚少。你甚至不知道他在以什么样的心情和细节度过每一天。能看到的只是每周的一次周测成绩单,以及各科教师对孩子一周表现简短的概括性的描述。

    而孩子也会在性格形成的关健时期因为缺乏引导而更容易走偏。随之而来的是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变化。性格孤僻,暴躁,效率低下,缺乏信任感,责任感......这些小时候性格上失之毫厘的小偏差,极有可能会在孩子成年,或者走向社会之后的某几个环节影响他的重大判断,从而逐渐产生谬之千里的迥异命运。这条基因传承的链条会变得相对薄弱。

                                 认知边界

    小学入学开始,从低段(1~3年级)到高段(4~6年级)寄宿班的学习成绩会慢慢的被走读班拉开。从一开始的细微的差距,直到最后出现断崖式的坠落。可是,从课程编排上来看,寄宿班的在校学习时间要比走读班多达三分之一。怎么样,现实就是在敲打你的神经。

    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多年,走不出应试的泥潭。给学生减负却仍把孩子们锁在书本之上。当你把孩子送进寄宿班级进行封闭式管理的时候,其实也把孩子的认知边界牢牢的上锁了,认知边界的狭窄会反制他们对一些联系社会生活比较紧密知识的理解。

    当然,在这个时代,分数不是全部,甚至有时候什么都代表不了。但是锁定了认知边界,仍然让孩子失去一些更重要的东西——见识。

    系统之内为常识,系统之外是见识。“见识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程度,就像打星际争霸里你开了多少地图一样。”这让孩子更清楚自己是处于社会这个更大的系统当中。这让孩子对自己的认知界限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寄宿班的孩子们被框在一个“校园”的系统之内,他们见识之门也被关闭了。而这个东西一旦丢失,成长就变的盲目起来。

                                     体制化

    “在走向自由的路途中,最大的敌人不是你所面对的体制,而是你枯竭的想象力,贫乏的创造性,缺少幽默的行动能力。你是你所反对的体系的一部分。”对于大人和孩子,这句话同样适用,何况孩子正处于想象力的创造力迸发的阶段。

    当然学校会为寄宿的学生在学习之余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或许丰富的课程表会迷人眼帘,让你觉得孩子已经拥有多彩童年。但实际上,与脱离集体管制、自由生长比起来,这些仍然单调,乏味,分裂,无趣。

    如果孩子生在中国,又没有能力摆脱教育体制,那至少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制度去管理。现代教育诞生之初,是因为工业化的到来,我们不得不生产出与社会分工更加匹配的人才。

    在学校,学生也是被制度掐着走的。从起床,吃饭,上课,课外活动,晚自习,洗澡,熄灯都有严格规定。好吧,这是学校职责所在,可是这种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创造力在哪?课堂么?别逗了。那只是在培养孩子做题的能力罢了。

    与寄宿班不同的是,走读的形式能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学完了知识就可以离开了,因为学校主要是一个知识集中传播的场所,不是个适合生活和成长的地方。

    当寄宿班孩子在学校里度过小学的六年生活,(尽管每周还能回家一次),他们被体制化也就不奇怪了。结果孩子的行为和思想会和校园外部产生裂痕而短时间无法对接。而这个再次对接的过程会让孩子再次经历一次身心的不愉快。

                                     最后

    孩子从出生到成长到能够服务社会,我们需要等待孩子身体和精神的发展,而这个漫长的等待期,恰好可以在校园中完成知识的传承。没办法,人类就是被这么设计出来的,你没法像电脑一样直接拷贝知识和技能给下一代。

    那么如果让孩子走进校园接受教育这个漫长的过程是无法避免的,那么请您在孩子取得学业的同时,让孩子也有校园之外的五彩人生。

    如果不得已让孩子过早的选择了寄宿生活,那请你至少意识到他的成长质量其实可以更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让孩子过早的寄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yk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