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539090/c5c268add5b275c3.jpeg)
朋友说:他看过论语,也看过一些经典的书籍,在看的时候也会觉得宁静,但一进入职场,一进入生活,再去按那些去做,就会觉得像个缺心眼的人,总会有被人牵着走,被人算计的感觉。所以,以后就再也不看了。
我想因为生活中的磨砺而拒绝了经典,对于经典来说真的是很冤枉的,经典的东西能够流传千年,还有那么多的人在认真、努力地学习,说明它一定有着独到的吸引力,才会有如此地魅力。如果没有受益,是不是要反省一下,是自己没学明白,或者说没有真的学会学以致用,只是停留在一种意象上面,觉得自己明白了,其实是错解其意。
要想明白经典,就要打破文化和时空两个距离,只有打破这两个距离,才会真切地明白经典在说些什么。
侄女暑假在我这里,我让她读一套书,书是用繁体字写的,所以她看起来很吃力,就像我在读英文一样,一个一个的字母认识,组在一起就不认识了,这样就不能明白字意,更别说文字背后隐藏的深意了。侄女下了功夫,一边看一边查,慢慢地上手了,文字关一通,后面的也就水到渠成了。
经典的内容很多是文言文,这需要一定的功底,才能明白背后的意义。现在读起来是文言的,也许当时却是最直白的普通话。佛陀当年带领弟子弘扬佛法的时候,也是要求弟子不要用当时的文言也就是梵语来讲,而是要用百姓之间的话语也就是巴利语来讲,这样,才能够把本意用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话语来传达。而如今我们要想读懂经典,就要打破文化的距离,读文言就像是在说白话一样,也要打破时空,就像回到经典产生的当下,才能明白,当时的情境,当时的意境,这样才会真得明白经典所要传达的意思。
很多人正是用自己当下的心境去套用,去评判经典,也就会失去公允。当然,这样也就会封闭自己了解经典的大门。
我使用的方法就是先去读论,论也就是对经典的评说,从多个人的评说中找到共同的内容,然后就会确认,对于不同的解说,先留存,慢慢地积累得多了,自己也就有了判断,什么是符合自然的,什么是遵循道的,什么是顺应规律的,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判断依据,有助于生命成长的就是对。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读经典原文,使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方式来了解经典,虽然不一定真的理解透了,但通过阅读,却可以让自己的心逐渐地平静下来,有能力去感知经典背后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影响自己的观念,形成依据经典而形成的行为模式,那么,经典的力量也就有了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