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定义一下哪个年龄阶段的人是中年人,四十以上还是五十开外?参考国际惯例么?还是遵循一般常识?依照目前的普遍社会发展态势,三十以上就应该被标注“中年人”的标签了。这当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按出产日期,“一刀切”的定义。这其中尚不包括已经自称“大叔”和“老阿姨”深谙健康之道,保温杯里泡枸杞,号称未老先衰的九零后们。因为只有到了对岁月“逞强”的年纪,才会真正地羞于承认“轰然老去”的真相。不然就不会有随手一搜,“减龄装”“减龄妆”的热闹场面。
为什么是三十岁呢?也许,孔夫子《论语·为政》里“三十而立”是个好的借口,参考圣人事迹,对所有“没立起来”的三十后也许过于严苛。但再仔细想想,站在那么多“圣贤”肩头,对自己“狠”一些也是极其有益的。
定义完三十岁以上即为中年人,那么三十以上人的物质困境是什么?底层职位与理想生活的矛盾,头发显著减少与钱包未见增厚的矛盾,转辗腾挪在信用卡花呗各种小额借贷之间仍然无车无房零存款的尴尬,时不我待与时日无多之间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焦灼。总而言之就是还没捋顺自己的人生,却俨然已经没了人生。
除了物质困境,还有情感精神窘境。快节奏高强度的竞争环境,如影相随的励志故事,卯足了劲儿跃起的高度仍然赶不上别人脚后跟的厚度。求学期间那个别人家的小孩儿像鬼魅一样阴魂不散,暗戳戳地悄悄地住进了自己的心里。最终所有的愤怒都来自于对自己的无能为力,对他人对外在事物的无可奈何。每个人都活的好似孤岛,慢慢地失去表达的欲望,也不在尝试任何更深刻的连接。难怪有人说,成年人的崩溃是悄无声息的,只有年轻人才有勇气脆弱,理直气壮地哭给别人看,中年人大多会向后捋一下已然稀缺的头发,小声对自己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儿吧。
假如你在生活和工作中遇见个别中年人,能在人群中侃侃而谈,你若还能一脸崇拜的静心聆听,只能说明——你还年轻,而他们确实是中年人了。中年人集体热爱跟年轻人“摆龙门”,涉及的内容基本上离不开人生艺术哲学经验,作为年轻人,你也别觉得备受侮辱,因为别着急,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他们。这一切,负责任地说:完全不值得期待。
一个有自觉力的中年人,是不会让自己陶醉在年轻人的目光里的,而一个有自觉力的年轻人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所有由时间堆砌起来的经验只是他人之为他人的必然,绝不会成为你的偶然。经验只属于自己,且不具备任何模仿功效,否则你就会发出灵魂的怒吼“我倒是想复制来着,可我往哪粘贴呢?”
中年人的戏路不宽,套路也泛善可陈,判断一个中年人是否可爱的标准也惊人的单一,就是他们是不是对于这句“行走的Hormones 才是世间最美好的风景”有相视一笑的默契。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