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会被人评价说:能用点心吗?你做事怎么这么不用心啊?这不,前几天学车,被教练说不用心,当时,我竟然无言以对。但我的大脑却被另一件事占据了,我突然意识到,这么多年每次遇上这样的评价,我竟然都是沉默和不知所措。
晚上,一个人的时候,我再次回想起了这个问题,自己问自己面对“你怎么这么不用心呢?”这样的问题,我到底该如何做呢?如何更好的让自己采取措施呢?于是有了下面的思考。
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这句话“你怎么这么不用心呢”“你能不能用点心呢?” 我读了好多遍,想找点实际的行动指导,但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但我发现了一件事情,这句话其实是一句非常抽象,非常总结性评价性的话语。发现这一点的我意识到,我可以将这句话放到具体的事件上来。
比如学车的时候,什么才叫用心呢?我能想到的是,认真听教练的话和基本的操作步骤。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不断的在脑中模拟预演,做到每个步骤在心中,这样应该会好一些。
还能做些什么呢?
如果提前能对学车的知识准备一下,网上找点视频看看,熟悉一下基本操作,了解一下考试的要求,可能会更好一点。
还能做些什么呢?
我想到,如果每天学完车后,晚上及时的总结思考不足,然后在脑中对预演几遍,可能就更好了。当然,如果能提前想到考试时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并预演相应的措施就更好了。
然后,我回想起以往生活中遇到这种评价的一些情况,比如学生时代的上课,完成作业;工作时老板交给的各种任务;为家人做的一些事情等等。我发现,面对这些情况,都可以用上面的方式来应对,我将它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提前精心准备,了解相关内容。
第二:不断在脑中预演,完善优化细节。
第三:事后总结思考。
有一点我必须说出来,大脑只有面对具体问题时,才更容易下达行动命令。抽象问题通过转化为具体问题,才能降低自己的行动门槛。 这点适用于所有你生活面对的抽象词汇比如“内向”“紧张”“焦虑”等等。
所以反过来,等我们有一天成为了“教练”,我们如何更好的说呢?因为我知道,对于“教练”他说话的目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希望我做事“用心” ,也就是想改变我目前的行为。
所以为了更好的达成“教练”的目的。我认为,更好的说法是采用事实描述,而不是抽象化的评价性语言。比如教练遇到学员练车不“用心”,就可以这样说“刚才过红绿灯时,你忘了点刹车,下次你可以提前想好下一步要做什么,然后再做,这样可以避免忘记”我想这个学员下次可能就能更好的知道如何做了。
另外,采用评价性的语言,往往都会煽动起被评价人的情绪,这也不利于达成我们的目的,毕竟被情绪占据的大脑,理性思考就被压制了。
所以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目的,我们可以采用事实描述性语言,而不是抽象的评价性语言。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说的。
如果你是听者,听到这类“抽象”“评价性”的语言,更好的应对措施可以是,将抽象评价联系到具体问题,然后通过具体的问题采用体现抽象词汇的具体措施1 2 3 :
事前:精心准备,不断在脑中预演,并完善细节。(这叫花了心思,花了功夫)事后:总结不足,并为下一次准备。
如果你是“说话者”,你要明白你说话的目的,在于改变他人,而不是一时的情绪释放。
可以将抽象的评价,变成具体的问题,采用描述性的语言,而非带有情绪的评价性语言。(最简单的做法是:多用名词动词,少用负面形容词)
大家开心,我也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