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182419/fade01bc278d954e.jpg)
催收的互联网思维
By:Mark
在很多业内人士的眼里,催收就好像是夜壶,需要的时候迫切得不得了,用完了就只想把它放在床底,不入眼帘。
但是无论怎样,催收作为放贷行业整个生态圈中重要的一环,是不可或缺的。
没有了催收的存在,放贷的闭环会轰然崩塌。
其实催收之所以为人诟病不待见,主要原因在于很多行动方式游离于法律的灰色地带,而且上门讨债自古以来都被认为其从业人员都是五大三粗行事粗鲁的汉子,再加上一些影视剧中渲染出来的撒狗血泼油漆逼债的讨债方式,让催收人员的形象在公众眼中不是那么高大上。
但是,我还是要说,催收作为放贷生态圈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一个技术性极强的行业,它覆盖了金融,经济,民生,法律,行为学,心理学,沟通等方面的知识,一个优秀的催收人员,几乎可以胜任金融行业的多数职位。
在催收中,最难的是什么?
那必然是如何找到债务人了。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债务人失联无法找到,那么你就是有一身催收的本事,也无法施展出来。
寻找失联的债务人,确实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说到找人,很多人脑海里一定会反映出一幕幕美国大片中的画面,无所不能的天眼监控着所有的公共场所,只要债务人的样子出现在镜头里,就会发出急促的警报,然后一大批FBI,哦不,催收人员就一哄而上把债务人堵住了。
要真是这样就好了,可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不要说现在的天网还做不到这么精准定位,即使有,那也不是民间机构能够有权限使用的。
现在的找人方式,多数还是以人为本,实地进行勘察和寻找的。
通常,我们会去资料上债务人居住的小区进行摸排,去查看债务人家的信箱,看看里面的邮件,如果邮箱里塞满了邮件,那说明债务人最近应该没有在家中居住。再检查债务人家门的钥匙孔,如果钥匙孔上已经有了灰尘,那说明这门已经很久没有开过了。基本可以预测债务人最近未居住在这个房子里。
当然,也不能完全凭借这些信息来判断,现在很多债务人的反侦察意识也很强,他们也有可能会故布疑阵,跟催收人员斗智斗勇。
所以,还需要多方位收集资讯来了解真实的情况。
小区的保安和居委会是非常有效的情报来源。可以通过小区保安了解债务人最近是否有进出过该小区,跟小区保安进行友善的沟通还是可以摸排出很多信息的。
居委会大妈是一种特别神奇的存在,她们热情友好,愿意提供非常积极的帮助。
曾经有一位催收的同事通过居委会大妈调查债务人的信息,结果大妈二话不说直接带着他上了债务人的门。结果债务人没在家,后来有一天催收人员接到居委会大妈的电话,竟是提供情报通知他债务人回家了,还拿着电话去债务人家中让他接听电话,整个儿一专业的线人。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人民的力量,当然也要注意跟人民的沟通方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沟通方式不对,引起人民群众的怒火,那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
互联网的时代,查找债务人还有很多网络的技术可以使用。
我记得曾经有过一个案例:说一个姑娘在超市里购物的时候,随身的小包丢了,里面有她的手机钱包银行卡身份证,非常重要。但是姑娘没有慌乱,在服务台请工作人员报警,还问服务台的小姐姐借了手机,给自己的手机发了条短信。
短信上说,“姐,我要去赶飞机,钱来不及当面交给你了,我把前放在超市储物柜*号箱,密码是******”。
然后奇迹发生了,半小时后,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出现在超市储物柜区域,就在他伸手按*号箱密码的时候,被守候在边上的民警擒获。
这就网络思维,我们可以运用网络的技术做到很多事情。
上次在香港参加论坛,说到现在的手机照相技术,会把GPS的信息嵌在照片里,债务人如果将照片发在网络上,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照片的数据信息,得到债务人的物理位置。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债务人的微博,分析债务人发的微博内容以及照片信息,勾勒出债务人的状态以及行动范围,继而锁定债务人的准确位置。
当然我们也可以主动出击,获取债务人的即时通讯账号,乔装打扮去添加对方为好友,在跟债务人网络聊天的过程中探知他的位置,实现精准定位。
曾经有一个催收的同事,化身娇滴滴的美女,加了债务人为好友,并成功将他约了出来,结果,呵呵,大家当然知道结果是怎样的了。
总而言之,查找债务人,是十分考验催收人员社会关系,沟通能力,技术手段的,在法律的框架内,运用各种手段和技术,找到债务人,打响合法有效催收的第一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