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IT·互联网
用产品观分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用产品观分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作者: 空想的喵 | 来源:发表于2018-04-03 11:29 被阅读0次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产品经理书籍中最卖座的一本。在我阅读这本书之前,看到网上有不少评论,

褒贬不一,其中有一部分人嗤之以鼻表示,书名取得讨巧,标题党。

但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书名真的能决定书的销量吗?

答案是,能!

如果,你能在书的开始就抓住目标用户

如果,你能在用户放弃往下翻之前,满足他们的需求

不了解用户的产品经理不是好作者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书的框架是:前言or自序+文章正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在正文之前有四章内

容,分别是:①推荐语②新版本升级说明③自序④写在正文之前。一共50页,占据了8%的内容。这难

免会让人产生,作者有在凑字数的嫌疑。

为什么要这么编排?

思考这个问题要先从本书的目标用户出发。

目标用户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准确的定位目标用户并且分析该类用户的需求是设计一个好产品的关键。

对本书的定位,我要做出补充,对比“-1到3岁的产品经理”,她更适合“-1到1岁的产品经理。”

门外徘徊的(-1到0岁):有兴趣的应届生、用户体验人员、市场运营人员、跃跃欲试的技术人员等

——节选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由此可见,目标用户:-1~1岁产品经理

具体可解读为:

①犹豫要不要成为产品经理的人

②刚入行的产品新人

③产品岗位其他从业人员

用户需求和竞品优势

作为用户一定会思考这两个问题:

①这本书能带给我什么?

②面对同类书籍,为什么一定是这本书?

即,用户需求和竞品优势。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如何避免黄婆卖瓜式吆喝又能不动声色的传递信息就要

考验一个人的功底了。并且,通过信息传递,影响用户心理。在这点上,作者真的很有心机,并且充分

展示了他的产品思维。

从“推荐语“学习用户与需求

与其他产品书籍不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推荐名单除了常规的同行、“权威人士”以外,更增加

了产品岗位其他从业人员、学生等,其评语达41条之多。而这一部分人正是这本书的目标用户,他们

的反馈让书的内容更具信服力。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原新浪产品部实习生)陈莹(elya妞) 作为一个产品新人,能得到的最有价值

的信息是什么?当然是过来人摸爬滚打的那些经验啦。这本书将告诉你一些产品设计中最真实的东西。

——节选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让我们用KANO模型来分析下这41条评语里包含的需求点:

• 必备型需求:了解产品经理行业知识

• 期望型需求:内容真实且具有良好口碑、有成功实践案例

• 魅力型需求:培养产品观,掌握解决问题能力

“自序““写在正文之前“字里行间的竞品优势

关于对比竞品优势介绍正是体现了作者的高明之处。作者并没有简单粗暴的表示我的书比同类书籍多么

多么好。而是在字里行间,真实的表达了书中的优势以及不足。

我们可以尝试着用SWOT分析法(或许作者也做过同样分析?)来拆解。

• 内部优势:作者背景,自带光环的阿里系 (产地优越)

• 书的背景,内容来源于日常工作(配方地道无任何添加添加剂)

                  态度,写作态度严谨绝非敷衍了事(态度决定高度 质量决定生命)

• 内部劣势:内容局限性,对比行业大佬,经验资历不足,非大而全百科全书。

• 外部机会:口碑,本书在业内影响力传播力,前辈同行的加持。

• 外部威胁:已经得到的缺点反馈。

总结:

核心卖点:为新人量身定制,实用性强,贴近日常工作,简单易懂

定位:入门级产品指南

文章写到这里,可能会有软文的嫌疑。但毫无疑问的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一款精心设计的产品,他成功最大原因,源自于作者对这款产品用户需求的精确把握,并且以文字的形态,生动巧妙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产品经理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逻辑严谨的思维方式,学习并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利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然也包括——写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产品观分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df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