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与10w+差的是这些习惯 | 大V写作方法分析

作者: 小学生张少玄 | 来源:发表于2017-11-15 22:07 被阅读10次

    作为新媒体运营人来说,能写出篇 10w+ 是内心的向往,还能获得老板最高的评价,也是提高薪资的标准。看着每天有无数的 10w+ 出现在朋友圈,而我还在为写什么而苦恼。今天写什么、明天写什么对于像我这样的新媒体小白,是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一位新媒体运营大咖说过,“作家从不靠灵感写作,妓女也不靠性欲接客”。话虽糙,但确实有几分道理,大号有着自己固定的生产内容套路,偶尔加些创新的东西。在每天保证持续更新的状态下,还要保证篇篇灵魂之作,那确实挺困难。新媒体大咖都用了哪些套路?

    1.建立信息敏感度

    能嗅到热点,并对热点合理的运用。看过一位做娱乐八卦的大号,他收集了众明星的生日、爱号、活动、演出等等这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助理呢。像节假日这些通用性热点,大号基本都会送上衷心的祝福,行业内的热点当然更不能放过了,总之一个目的:能蹭就蹭。当然还是要考虑相关度,不建议强蹭,毕竟都不舒服。

    上面的道理都懂,等执行时,会出现:这个热点我怎么又双叒没蹭上。经过几次与热点擦肩而过的经历,总结出 2 点:

    内容储备不足,不够一篇文章的支撑;
    对信息的敏感度不够,没有提前发现的习惯。

    关于内容储备,等会再讲。信息敏感度不够,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注更多的公众号、微博,还有新榜、热搜、各平台的指数,都是可以获取到最新的消息。这一番操作下来,近期的热点也就清楚了,还可以看看大V 们怎么追热点 ,有什么是可以借鉴的。

    2.建立收集系统

    建立起好的收集习惯,相当于已经完成了写作的一半,因为每看一篇文章会有自己的心得或观点,下次遇到同类选题时,这些观点就用的上了。这里可不是说抄袭,就像我们上学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方式用独有的语言进行组织表达,那这就是自己的内容。

    收集习惯的建立并不用刻意去做,在平时看书、电视、电影、综艺节目、听别人讲故事、阅读文章这些情况下,只要是自己喜欢或有启发的,都可以进行收集。

    做幼教的小刘有次微信上问我:上次给你转发了一篇关于培养孩子兴趣的文章,你还能不能找到?其实我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情形,但不是找不到了,是只记得大概的思想,连标题都忘记了,这时候仅凭碎片就很难检索到,因为只是进行了收藏而已。

    后来我根据平时的需求,统一将文章收藏到印象笔记中,先按类型分出几个笔记本,再对每篇文章打上多个标签,这也仅仅是第一步,之后还要再次阅读,会在文章的上端写上自己的观点,以及为什么会点击这篇文章,再用自己理解的词汇整理出关键词(方便以后凭记忆检索),最后再定期阅读。

    想要产出优质的内容,就要有大量的知识库,这些知识库的建立并不是一步完成的,需要每天运行收集系统。其实收集系统只是帮助你提前记录自己的想法,这样在写文章的时候,就不用去尝试各种奇怪的姿势找灵感了。只有进行大量的阅读,才有足够多自己的内容,组成一篇文章就不难了。

    3. 找到合适的输出方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内容没有好的入口,被看到的人自然就少了。还是编辑小刘,平时会写些儿童教育方面的文章,每次转发到朋友圈,再回到后台还以为页面没有刷新,刷了几次发现原来真的没人点。在公众号低谷的时期,开始做新号,其实是从小编的朋友圈做起,因为这是你的第一批用户。

    小刘今年 23 岁,身边的朋友都未成家,连婚姻都没有,怎么可能去看儿童教育方面的内容?那正确的办法就是少加些游戏群,多去些妈妈群,这样被点开的机率就大多了,遇上几篇好的,转发也是自然的事,积累到第一批用户,影响力就靠自己坚持了。所以渠道的选择也很重要。

    之前在千聊看过一堂排版的微课,里面提到排版不要用大字号,配色不要反差很大等等。这样说其实也不完全对,因为脱离了目标用户,凡是用大蓝字 + 小学生都会做的动图的文章,基本都是父母在转发,经常能收到长辈们鲜花式的早安问候,瞬间觉得一天充满干劲。所以说没有对的方式,只有适合自己的。

    新媒体运营并不是一件单一的工作,从选题开始就已经接触到用户分析,涨粉看阅读量还要用到数据分析,用户有一定数量还要会用户运营,期间还要有一定的审美,随手来个手绘、搞个动图都是家常便饭,所以新媒体注定是个复杂的工作,每一样都要下苦功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来我与10w+差的是这些习惯 | 大V写作方法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fk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