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在学校时,可能是一道难题,工作中,可能是一些新的任务,生活中,可能是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
但一定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因此而放弃挣扎,也不能因此就躺平。
真正让自己进步的恰恰就是那些困难与挑战。
只有自己勇于面对那些困难与挑战,自己才能变得更加强大,也因此能处理更多的复杂问题,从而获得更大的成长与进步。
桥水基金老大,瑞达利奥就说过,痛苦+反思=进步。
实现这个的前提就是,无论如何从思想上也不能率先举白旗,自我投降。
也就是说,不能自我设限,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行,完成不了任务,又能如何应对那些挑战呢?
读书期间,老师就经常对我说,怎么发现你经常是躲着困难的呢?要知道有些困难是躲不开的啊。
彼时的我,就是那个擅长躲避困难的人,光想着做简单的事,解简单的题,稍微复杂一点,就把自己的头埋进沙子里,佯装问题不存在,不仅仅躲避困难,复杂问题都躲避,直到发现自己再这么躲避下去,连毕业都是问题。
而后才不得不打起精神,面对困难本身,有那么一瞬间,突然心理上就不怕了,说来也奇怪,心理上不怕之后,原来遇到的那些困难,仿佛也不是困难了。
就真的应了罗斯福的那句话,唯一值得我们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困难就像一张纸老虎,专门吓唬那些自我设限的人,一旦心理上突破之后,还是能够战胜困难的。
因此,临近毕业时候,得到了老师的另一句评价,你最近似乎能静下心来做一些事了,只要能静下心来,慢慢都会有成果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最后,毕业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单靠学校的知识,过不完这一生,你们还需要学更多的知识。
但,毕业的时候,已经将老师说的话抛到九霄云外了。
工作中,又变回那个遇到困难躲着走,自我设置了很多障碍,很多事情就是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搞不定。
比如,编程,当众演讲等。
总觉得是非常高大上的事情,总觉得自己离这个要求差的很远。
事实上,过于夸大问题的难度,而忽略了自身的一些能量。
事实上,并不需要自己写出多么厉害的软件,只有解决自己的问题,能提高自己的效率就好了。
当众演讲,也只需要自己把自己的想表达的东西说清晰完整就好了。
这么一想的时候,自己仿佛又回来了,给自己设置的一些限定条件,根本就不存在。
弯弯绕绕,还是没能完全从思想上突破困难的障碍。
好的是,有了一次解决问题的经历,再次遇到问题,内心没那么恐惧了。
不要自我设限,未来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