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把生活中小细节,一点一滴的收藏起来,供余生欢乐。
这周末就是父亲节,刚好和端午一起。如何度过这个节日才更有味道。
味道,端午的味道,父亲的味道,味道在我的记忆中不单单是酸甜苦辣咸的味道,更多的是一段经历 一个故事 一段美好的回忆。每当吃起粽子时,脑海里总会飘出零零碎碎温馨而美好的回忆。
端午的味道在记忆中,粽子是咸味的。那时不像现在有肉,有蜜枣,有板栗,小时候粽子很单一,只是原味糯米加点碱。咬一大口,没有一点肉的心情,真是绝望。
口味之粽子每年的端午都是梅雨前后,家里忙着种田下禾苗。
有一天我妈端着一大脸盆的糯米,对我说“今天学包粽子,我先教你,你学会了,下午煮好给你爸送去,他等着吃”
我难以置信再确认了一遍“这些都要我来包完吗,妈,你会和我一起吗”
然而我妈并没有打算和我一起处理这些糯米,因为她地里还有很多活要做。
我看着这一脸盆的米,欲哭无泪,我一点也不想吃粽子,这些糯米为什么要我全部包完。[衰]
但是不包粽子,我爸还在等我粽子做午饭呢,他在田里肯定又热又饿 等着我送饭。
没办法,只能动手包了,一个接一个,竟然在两小时就把一锅米搞定了,煮就是时间问题了,煮好送过去,我爸吃了一口,连声赞到真好吃,这次粽子不一样的味道。
因为我妈怕我爸,纯糯米天气太热吃不下,这个粽子创新了一下,
在里面加了盐和白豆,吃起来香香软软,松软可口,带盐的拌饭,有食欲。
直到现在我家的粽子,都是咸的,里面有很多种豆,绿豆,白豆,黄豆,粉粉的软软的黏黏的。
粽子还是一样的粽子,但是因为对亲人习惯,工作的理解,所以会有不一样的做法与口感。
粽有父爱在心头,根据孩子对父亲的观察,穿着父亲日常的着装,习惯了解,挑选原料,做出不一样味道的粽子。即便多年后,你还记得这味道,是为某人而作的一段故事,一小段经历,拥有不一样的心情。
爸爸的味道这里面 ,有一个环节是特别有意思的,穿着父亲的衣服,“请问你穿过父亲的衣服吗”,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可能连新衣服都穿不过来,谁还穿粑粑的衣服。
正是因为如此,作为子女会很难发现爸爸作为一家之主所经历的变化,
“一件衣服,足矣了解够多”他现在身材如何 胖,瘦中等,高低,他喜欢什么款式,我爸爸喜欢立领T恤,不喜欢太艳,因为他每天要上班 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衣服上 ,爸爸穿的衣服质量,和你自己比较起来的差距,以及衣服的新旧,他有多久没买过一件新衣服了等等,并不是简单包粽子,而是以衣服为基点,近距离的观察自己的父亲,写上爸爸味道的感言,包上爸爸喜欢的口味,送给一直辛苦为家操劳的爸爸。
爸爸的粽子除此之外,我更想分享的是包粽子的环节,在我妈妈教我包粽子的那件事上,我得到一个收益终身的品格:尝试动手。
俞敏洪在一次高效演讲中,说道收益终身的小事,在小时候家里养猪需要割猪草,一年冬天下了大学,猪草全覆盖在雪下了,但是妈妈下了死命令,没有一匡猪草,晚上不能回家,小小俞敏洪又冷又饿在雪地里徘徊,特别委屈哭了起来,哭了很久也没有人来安慰他,索性就边走边哭,走着走着就看到雪地下的猪草,他看到有草,哭也不哭,先动手捡猪草,就这样,一根一根捡到天黑满满一筐回家了,虽然妈妈也没有表扬他,但是这件小事启发今后的做事方法
看到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务,先动手试试看。当我听到这段故事时,感同身受的是包粽子,包粽子是一家很繁琐的事情。况且那次还有一脸盆糯米,真是欲哭无泪,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自己不做就得饿肚子,只得动手试试看,最后圆满的包完了。很多事情困难并不是在事情本身,而是在于是否开始。
“粽有父爱在心头”之味道 “粽有父爱在心头”之味道 “粽有父爱在心头”之味道 “粽有父爱在心头”之味道 “粽有父爱在心头”之味道粽子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一个细活儿,没有点动手能力 耐心根本也包不起来。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老师,把自己服侍好了,自然也不会菜到哪里去 ,学习工作无非也就是更好的吃喝玩乐,享受生活.
包粽子 ,即是一个手工活,也是一门生活教育哲学,看自己的领悟了,不过包粽子对个人耐心细心的考验,绝对是记忆犹新的。尝试动手的能力,愿你也有哇。希望父亲节的爸爸们能收到具有回忆味道的粽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