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自己家的后院,懒洋洋的晒着太阳,耳边传来叽叽喳喳的鸟叫声,这是大自然最美妙的歌神。
如果可以颁一座最佳创作奖,我一定把这座奖杯颁发给这群可爱的鸟儿。
这是我在家休息的第3天,我彻底变成了一个宅男,我特别享受独处的时光。
一个人晒晒太阳,看看书,看看电影,写写作,偶尔再哼几句歌曲。
生命最美妙的状态也不过如此了吧?
尘世间的那些烦恼,就让它暂时告一段落吧。
现在我想跟你聊一聊拖延症。
我想这个话题应该是很多人都很想了解的。
因为很多人都跟曾经的我一样,脑袋里总是设想着无数种可能,制定无数种想要实现的计划。
想法很美妙,只不过呢,大多数人都有一个毛病,这个毛病就是拖延症。
答应自己今天早上要看50页书,可是早上太困了,还是继续睡吧,养足精神才有力气学习呀,下午在看书吧。
好不容易醒来了,已经是中午了,应该赖个床,再翻一下朋友圈,然后再刷一刷抖音,放松一下心情。
心情放松好了,到了该起床的时候了,刷完牙洗完脸已经是下午了,阿强哥打电话叫我出去喝茶,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了,应该出去跟他叙叙旧,晚上再回来看书吧。
晚上阿强哥请客KTV喝酒,不去喝的话太不给他面子了,还是去喝吧。然后看书的事情就先搁着吧!
上述的情况,你是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想你就算没有完全一样的经历,也会有类似的体验吧。
那为什么你老是不去看书呢?
因为看书这种事情,很难立刻马上看到结果。
而大部分的人都喜欢立刻马上得到结果。
逛淘宝买东西希望快递立刻送达,感冒生病去打针是想要立刻马上见效,打游戏是因为游戏的奖励机制会立刻让你得到经验,让你升级。
而大部分应该做的事情,却无法立刻马上看到结果。
这是人类的通病,你不能说它是错的,你也很难改变它,你可以做的是去了解它,去看透它的本质。然后你才可以调整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
百分之九十的中国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好面子。
我们之所以会拖延,是因为对要做的事情没有把握,很陌生。而且做的过程中必定会犯错,犯错难免就会有被人嘲笑的风险。那还不如不做就好了。
因为不做就不会犯错,也不会被人嘲笑,这样的话不仅省力,而且也维护了自己的面子,两全其美嘛。
可是学习的过程中不就是由不停犯错才能得以成长么?
现在我们走路,仿佛走路就是我们的本能,其实我们在学会走路之前一定摔了很多次跟头,被父母搀扶过很多次,我们才在摔跤中学会走路这个技能。
同样的,我们小时候学自行车的时候,不也摔过无数次跟头嘛?
我们学说话,刚开始不也之前咿咿呀呀的嘛?
可是我们越长大我们的学习能力反而越来越弱。
因为我们越来越在乎别人的眼光,我们谁也不想承认自己比别人笨。
就像读书,努力读书的成本可大了,大部分人说他不爱读书,不是因为他不爱读书,是因为他害怕他即使努力过后,依旧读不好书。那他还不如不读,不读的话,别人问他为什么成绩不好的时候,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只是不喜欢读书而已”
言外之意就是他如果努力读书的话,他一定就可以读的很好。
想要获得成长的话,一定要认清这个本质,只有认清了这个本质,你才会发现,成长其实就是要去做困难的事情,要去做自己没有尝试过的领域。
这就是所谓的突破舒适区。
在舒适区里面做的事情就是自己擅长的事情,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当然很爽啊。别人会因为你擅长这些事情觉得你很屌。
可是你一直在你的舒适区里做着自己擅长的事情,你是得不到进步的。
你必须刻意地突破舒适区,刻意地触及陌生的领域,你才有可能成长,才有可能进步。
人之所以拖延,是因为那些对的事情都是比较枯燥无味,而且不能马上看到结果的。而且有些困难的事情做不好很容易会让自己丢面子的。
所以呢,大部分人都是选择可以立刻马上得到结果,或者躲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面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这就是拖延症的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