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与什么建立深度关系,投入才能走向深度。最近一直在看武志红老师的书《深度关系》。
说到人是有种全能自恋的,这种自恋深层的意思就是,这个世界是要围着我转的,如果不能围着我转,要么毁灭要么自责要么全然抱怨外界。要么的说法当然是种最极端的形容,放到众多人的案例里,会是不同程度的表现。
就比如说我吧,我的全能自恋感低时,我会沮丧也会自我攻击。
书中提到了投入。很多人觉得只有状态好了才能做什么事,才能做好,才能更好的满足自己的全能自恋。因而也不会去投入,逃避去与事物建立深度关系。
而书中表示,其实你往往期待神来之笔才能达到全能自恋时,最多也只是一时的创造,并不会带来闪光。
我知道,投入一件事一段关系,是会遇到挫败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未知恐惧。很多人退缩,往往也是内心深处某种全能自恋的心理在逃避或者放弃。
在我的生活里,无论是看书看剧看周围接触的人和事,受到启发的都会融入到我的“投入”观中。
就比如最近我看的《承欢记》,整个剧本的基调在讲述一个词——温度。女主角是个独立坚强且非常有家庭温度的女孩,男主角一开始只以利益权衡利弊作为生活准则处人处事。后来他们共同的奶奶对女主角说了一段话对我启发很大。她说,家人就是相互麻烦相互承担的,人是需要借力的,如果你总是希望独立在人群中,那还怎么和别人建立关系。大致说法是这样的。
我则想起我和猪的关系,虽然两人身处两地,他忙的时候我会不太敢主动打扰他,甚至还有其他想法。可如果我是真的把他当家人,我又何必去在乎是不是打扰是不是麻烦是不是主动呢。
如今,社会上铺天盖地的都在论述很多种我感觉不对味的逻辑,比如,一个人和你在一起就是各取所需;还有要了解人性,得看清现实等等。周围的人会告诉我,我怎么样了就是恋爱脑就是受委屈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就是傻,或者是教我如何去索取如何去看清现实。我觉得这些事确实是存在也确实可以有依可循,那又能证明什么?为了证明一段关系就是不好,一件事就是不对吗?
有很多的事实确实就是摆在我眼前,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就是真的自己所想的吗?
分分钟觉知,秒秒钟平等。我觉得在大学心法里的这个座右铭,我每次看到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