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小调
《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关于孤独

《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关于孤独

作者: 格子记 | 来源:发表于2021-01-28 05:06 被阅读0次

    总被别人的情绪影响、无缘无故觉得累、拖延、难以投入深度关系、总是很在意别人的看法……

    如果以上感觉正中你的“要害”,那不妨跟着武志红老师和自己谈谈心。

    武志红老师的新书《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从孤独、自恋、成长、梦想四个主题入手,带我们走近自己,教我们对话自己,陪我们一起走一段,成长治愈的路。

    *孤独篇*

    走进孤独 远离真实

    外面的世界充满敌意,外面的世界太丑恶,所以,我把心门关上……然而,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你会越来越孤僻,觉得外部世界与你的人生越来越黑暗。

    当我们关上心门的那一刻,意味着我们选择远离真实,走进孤独的黑暗里。

    当我们不能从一元世界(我),自然过度到二元世界(我和你)时,我们就极有可能停留在一元世界的“极致完美”里,无法自拔。这是一个单单靠头脑编织出来的幻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自己是唯一的中心,我们的眼里、心里看不到别人,我们希望一切意愿都围绕着“我”展开,即我是全能的、我是正确的、我是完美的。这个世界一旦遭遇“你”的闯入,而“你”又让我感受到“我不完美”、“我不能完全控制你的意愿”、“和我的头脑幻想结果不匹配”、“我可以被拒绝”……,“我”就变得焦虑、不安、愤怒…,这些情绪最终会转化为攻击,如果“你”不允许攻击时,“我”就转为攻击自己,为了避免自己被攻击,“我”就宁愿独自留在自己的世界里,选择孤独。

    这张照片,是我随手拍的——皓月当空,遥不可及;灯光熠熠,近在咫尺。看到这一幕时,我刚好读完这一段文字:

    太多人会觉得外部世界比自己的内心更黑暗,甚至是自己内心善良、光明,而外部世界丑陋、黑暗。当这样想时,是自恋在发挥作用,这是巨大的自我保护(自欺)。

    这是不是像极了照片中的景象,摩天轮灯光熠熠,近在咫尺遮天蔽日,它像是“璀璨”的自己,满心、满眼的占据着自己的内心。因为内心只有自己,所以就会生出“极端的自恋”。有神一般自恋的人,会强求外界必须符合他们的意志,不允许自己失控,不能被冒犯。一旦外界与他人让他们感受到“被质疑”、“被冒犯”……,原始的自恋就会跳出来,他们会觉得外界是想“摧毁”那个璀璨的自我。出于对“完美自我”的保护,他们伴随着暴怒和“想去摧毁对方”的信念将自己“封闭”起来,变成孤独的“摩天轮”。

    但我们知道,自欺欺人的“享受孤独”,只会让我们陷入无边的黑暗与痛苦,无法自拔,彻底孤独。一旦彻底孤独,我们就只能构建彻底黑暗的关系,与其如此,倒不如干脆不去构建。可没有关系的构建,就不可能存在于真实的世界里,没有真实的世界,一切关系都只能交给头脑。使用头脑看世界者,思维看似缜密,但其实根本不能容纳别人的信息,所以看到的只是自己幻想的世界。

    事实上,这世界,除了那璀璨的摩天轮还有遥不可及的当空皓月,还有被隐没在黑暗里的星河与宇宙。当你舍得放弃“璀璨的摩天轮”时,方才知宇宙之浩瀚,方寸之渺小。是啊,就连月球都只是沧海一栗,更何况“摩天轮”乎!

    杂糅在黑暗与光明、真实与虚幻、强大与虚弱之间的意志,其实才是你在黑暗里挣扎的源头。所以哪怕再难,也要试着走出去,去联结外部世界,去构建关系。请记得,偶尔孤独可以,但如果一直都是孤独的状态,这种孤独也许一开始会安慰你,但时间一长,你会发现这个困局走下去越来越难。

    看清孤独 走向真实

    来吧,试着看看黑暗以外的真实世界吧。

    生命从自恋出发,然后是一个不断破自恋的过程。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太多人的成长,是在不断地积攒自恋,然后变得越来越自我感觉良好,最后却被困在了孤独中。甚至,他们可能对此都毫无感觉。

    如果一个人在婴儿期间,照料者能很好地满足他的的全能自恋,他的动力就能肆无忌惮地伸展出来了,这意味着他们的能量不再只是憋在自体内,而是能流淌到客体上了。随着这年龄的增长和成长的需求,孩子的心灵需要走向分离,走向复杂,走向独立。

    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父母表现的是自恋的、控制欲强的、焦虑的、情感匮乏的,就可能导致孩子的动力无法伸展出来。其结果可能会是:和他人的关系中争夺地位的高低,形成讨好型人格,不敢麻烦别人、不敢进入关系,陷入无边界的粘稠关系……。这些不当的关系最终阻碍我们进入深度的关系,也会限制我们从关系中汲取爱与能量的能力。得不到关系的滋养,自我就会慢慢干瘪、枯萎。

    所以,在关系中被看见,并感受来自关系的理解和接纳、爱和快乐时,我们才更有勇气展开并延伸自己的动力。那么,如何探底孤独,走向真实呢?

    1.爱的流动

    如果你是父母。请带着心中有爱意和热情,他们就会带着欢喜去满足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形成正面思维,带着自信和一点理直气壮的劲儿去要帮助、要爱。但如果父母并无热情,对孩子好都是努力做出来的,那么孩子即便被满足了,仍会觉得像伤害了父母一样,由此孩子就会形成怕麻烦哲学。

    缺乏热情的人,可以努力对别人好,但这时,他会产生付出感。他没有享受和愉悦,他会觉得对别人好就像是在割肉。所以,关键是要把热情活出来,而后去爱就不再感觉是付出了。

    2.寻找“能做自己的关系”获得能量

    我们需要被看见,而那得是带着理解、爱与接纳的眼睛。但很多关系场中,我们遇到的眼睛和我们自己的眼睛,多是苛刻、评价、不够友好的眼睛,至少也是有很多要求的眼睛——你必须符合对方的期待。在这样的关系中,即便你什么都不做,都会感到疲惫。

    寻找一份能自由表达的关系(我与自己,我与你),在这样的关系里,你能做自己,而不是在做一个好人或假人,爱与恨、怒与乐、美与丑,你可以让它们较自由地流动。

    可是,真的拥有这样的关系有时很难,所以先试着“放松”我们自己的眼睛,让它温柔。先对自己温柔,再去寻找这样的关系时,才会更容易。

    3.心里住下一个爱的人

    成为一个人的过程,是在心里住下一个爱的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会承受孤独的过程。当你心中住着别人的时候,你对对方说话或做事时,对方会感觉到那份温度;当你心中没有住着别人的时候,你说话与做事很容易成为控制。

    一个人能有多大的容人之量,这取决于他心中在多大程度上住着一个人。而这一点又取决于他自己曾在多大程度上住进另一个人的心里。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时间是:身为孩子的时候。所以,父母若想锻炼孩子的情商,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做一个好的容器,容纳孩子的不同看法和负面情绪。让他们在构建与这个世界原始的关系时,就让他们的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这会是他们今后成长中,发展更多关系的基石与爱的源头。所以说:妈妈凝视过你,你即能凝视万物。这就是“无条件的爱“的力量与深远影响。

    4.到关系中去

    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说:“一个人的自我,是在关系的碰撞中形成的。

    厉害的人物,是在和厉害的人、事和物深度碰撞中淬炼而成的。深度碰撞自然有各种痛苦,甚至是深度痛苦。不仅要和外在的厉害客体去碰撞,还要敢于深入你黑暗的潜意识深处。这样,你才能看到更多瑰丽的风景,淬炼出更强的自我。

    5.修炼自己的攻击性

    必须保持一定量的社会关系,必须投身于一些自己热爱的事。这不仅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就”,更是在修炼自己的动力,或叫“生命力”,准确的说法则叫“攻击性”。

    生命不在伟大的思考中,而是在一次次真实的碰触与联结中,只有经历了碰触与联结,才能真正的回归真实中。请记住,因为你真实,所以你被爱。

    走出孤独 回归真实

    沟通是让我们从孤独的想象世界进入现实世界的关键。

    因小事而歇斯底里地攻击别人,它的发展有这样的过程:你很小的言行让我感到被伤害,我痛苦;痛苦的级数很高,且模糊,所以头脑要给出一个判断,这个判断下得如闪电一般快,且我近乎百分之百认定我的判断即事实;然后,我近乎百分之百愤怒。并且,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否如此不必找对方确认。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沟通是我们从黑暗到真实的关键”。因为,你若对自己的判断太笃定,那意味着,你只是在和自己的头脑发生联系,而没有和真实的人建立关系。那怎么办?原则是,沟通和澄清。要知道你的判断无论如何都只是假设而已,你关于别人的想法,必须得到对方的确认,那才可能是真实的。这叫“现实检验能力”。若不检验就当真,容易变成妄想。

    说到底,我们真正需要处理的,还是我们内在的敌意与对自己的不接纳。

    孤僻的人啊,除非你真正享受孤独,否则,务必打开你的心门,走出去。孤独时最可怕的是,你会幻想别人与世界是怎样的,由此远离了真实。打开心门,与别人和世界互动,势必将你的内心投射到外部世界,然后去检验,将真实世界再“吸回”你的内心。在关系中,在互动中,人的心性才会得到真正的修炼。

    一些人的人生,像一个灾难接一个灾难,一个绝境接一个绝境。你幸存下来,最后过得还不错,你以为发挥作用的是决心与坚强,但或许更重要的是,那些被你遗忘的温暖与爱。波浪滔天的大海上,一艘小船之所以能幸存,是因为有一个深入海底的锚。被遗忘的爱与温暖,就像这个看不见的锚。

    来吧,带着被你遗忘的温暖与爱,到真实世界看看吧,他比黑暗的孤独有趣的多。也许真实会让你痛,但即便是痛,也比麻木来的痛快,更何况痛过之后还有阳光与雨露。走出孤独,活出真实,也算不枉来世间走的这一遭。

    1月28日作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关于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rr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