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环境的产物。——题记
(一)
很难得,这是一本研究国人群体性格的好书,通俗易懂,明白了国民性的起源,发展,改造,变异和对比,也就理解了当下很多问题,至少对身边的人和事心里有了底。
整本书有两条线索,明线是按照中国历史的演变梳理国民性的起源原因,发展步骤,改造过程以及变异结果,远古以朝代或政权做时间划分,近代以代表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做时间划分,暗线是将中国的国民性与西方文明源头希腊国民性进行对比。
(二)
作者认为国民性的源头在于地缘环境,在生产力不发达的远古,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中央平原的中国地理环境,随着人口的增多,僧多粥少,于是埋下了基于血缘和宗族的集体主义的种子,这是产生专制制度的根本原因。而处于地中海的希腊,山多地窄,只能驶出大海寻求贸易,出使大海的人只能是身强力壮者,老弱则留守家中,于是建立起了基于合作和契约的个人主义思想。
种子已埋下,后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它开的花,结的果。
(三)
中国国民性的发展阶段大概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先秦,第二阶段秦汉到唐宋,第三阶段元明清,第四阶段明清以后。
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专制已建立起来,以维护统治者的个人权力需求,自此个人权利便可凌驾于制度之上,掌握臣民的生杀大权。
不过先秦时期,人并不多,多数人彼此之间,尤其是贵族还是有血缘关系的,由此基于血缘和宗族建立起来的井田制和分封制随着人口的繁衍和代际关系越来越远,诸侯独霸一方,经济基础厚积必然谋求政治权力,于是战争不可避免。
大环境下,先秦人都弥漫在尚武精神的社会氛围里,流行着义与名,忠与信的侠文化。虽然孔子要逆行倒是的恢复周礼,老子更是要回到原始社会,但当时的贵族引领着时代精神,像中世纪的骑士一样,重视荣誉,敢于担当,一上战场便冲在最前。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六国统一,秦始皇专权,建立皇帝制度,这是最自私的专政,将全国国民为自己一人或者家族服务的制度,极大地造成了国民的奴隶性格养成。秦始皇也是国民性劣化的第一个推手。
秦始皇建立了制度专制,那么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便是思想专制了。儒家成了思想统治工具,直到魏晋时代,才第一次出现了人的觉醒,对生命,意义以及命运的重新探索、发现、把握与追求。
拥有被汉化了的少数名族血统的唐朝,雄健阳光,自然大气,也便成了最为开放的时代。
但平民出身的赵匡胤当然要打破贵族的垄断,吸取了唐朝的教训,遏制诸侯,打破阶层固化,让平民参与社会阶层的流动,科举制变得正式而规律起来,成为定制。两宋成了平民社会,自此高雅文化开始被摈弃,平民文化开始绽放,雅俗共赏。
重文轻武的两宋必然积弱积贫,遇到原始暴力的元大军,只能被蹂躏。尚未开化的元朝统治者只顾暴力统治,国民被迫苟活,于是基于夹缝中唯有流氓化生存。元统治者来不了高雅的宋汉文化,唯独喜欢接地气的戏剧,于是无用武之地的遗宋文人大量拟写戏曲,以换取生活,所以元曲的发展到达顶峰,这一刻,俗文化彻底压倒了雅文化。
到了明朝,农民出身,历经各种磨难的朱元璋,为了控制整个帝国,硬是将流氓化生存发挥到了巅峰。皇帝流氓,大臣流氓,太监流氓,僧道也流氓。《金瓶梅》那种流氓化的生活正是远古的贵族所不齿的:不讲规则,没有底线,欺软怕硬,不择手段。《水浒传》也好不到哪里去。
至于清朝,皇帝自称天朝,臣民自称奴才,我还能说什么?看看近两年的清宫剧,哪有心怀天下?哪有民心社稷?哪有公道正义?除了宫斗还是宫斗。乾隆和华盛顿在同一年死去,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不敢相信这俩竟是同时代的人。
(四)
梁启超总结了中国国民性:奴隶性,不团结,民智低下,重私德,不重公德,遇事退缩,唯有建立国家意识,公德意识,尚武精神才能重建国民性。自梁以后,后人谈论中国国民性均超脱不了梁公。梁公以为,国民性的改造当从小到大,从个人到社会,到国家,故自当从最易被接受的形式开始(所以他建议当时的文人大量创作小说),待个个具足时,国民性自然焕颜一新。
不过将此事进行到底的并非梁公自己,而是鲁迅。散文,小说,杂文,评论等,鲁迅用笔骂尽了当时的国民现象,他对国民性的认识也和梁公基本一致,只是更彻底一些。随着五四运动的兴起,鲁迅的“彻底思维”进展到要“全盘西化”。在前期,鲁迅对于国民性改造的步骤和认识上继承了梁公,但随着他愈呐喊,国民性愈糟糕的情况不断发生,人生晚年的鲁迅逐渐接受了“阶级斗争论”,向往苏联的那种革命。这样的彻底思维必然导致激进思想。
在“全盘西化”这一点上,胡适和鲁迅达成了一致,不同的是,胡适并非是要彻底,而是要逐渐改良。胡适愿做一个无党无职的独立学者,站在一旁客观地观察国民党的政治行为,尤其是常申凯开创的群众运动,比如在江西尝试改造国民性的“新生活运动”。一旦出现非“训政”内容便提笔批判。有过丰富西方社会经验的胡适,在国民性革命的认识上与有个人到社会国家的梁公不同,他更在意应先建立制度,在用制度养生人的行为。反过来是行不通的,看似应当现有驾照才能开车,实则是不先开车怎么考得了驾照呢?
只有高中生文凭的常申凯是喝过洋墨水的,他知道国民性改造的重要性,同样也遵循着孙中山革命的三步走:军政,训政和宪政。只是传统文化下成长起来的他,会时不时流露出专制的态度,尤其是面对权力诱惑的时候。由他开创的群众运动(新生活运动)算是彻底失败了,俨然变成了一出各方默契配合的戏。国民性并未得到改变,而是更加的虚与委蛇。虽然后来退守台湾,却仍保留了一直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并继承了其中正面的部分。
当然后来者总是要借鉴前者的经验教训的,毕竟这是历史的规律。注重宣传,搞文艺工作会议,自上而下发起阶级斗争,运用群众运动,利用马克思主义彻底洗清封建残留思想,他认为改造的唯一途径是只有将旧中国连根拔起,然后再造出一个全新的宇宙。建国前后三十年,以红头文件形式组织发起的社会性群众运动多达68次,巅峰就是那十年。作为新民,激进主义,彻底思维的集大成者,他将思想改造手段发挥到了极致,可即便如此,国民性的改造结果并不如人意。
(五)
相较而言,希腊人一直认为城邦不过是个人的联合体,国家不过是城邦的联合体。当贫富差距非常明显的时候,当大量的穷人还不起借用富人的钱而做奴隶的时候,当大多数人都知道再这样下去国家会灭亡的时候,由选举产生的执政官梭伦召集大家宣布,所有的欠款一笔勾销,所有的奴隶重获自由。那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富人们当然知道这样极大的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但他们也清楚地知道,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国家混乱,民不聊生,他们也会重返贫穷。
梭伦解决了这个问题后,为了每个人更加的自由与平等,他宣布每个人都有选举权,只不过以财富为标准,分成四个等级。财富越多者可以做高官,少者做不了高官,甚至不能做官。到了后来的执政官,直接把标准去掉了,最终实现了平等选举权。
(六)
思想的改造这样意识形态的大课题不是一两句话或者一两本书能说透的,但至少不难明白的是,这样的改造须建立在与之相匹配的经济基础上。虽然它可能进展的缓慢,犹如长达一千年的欧洲中世纪,但也可能正因如此,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终将迎来文明的曙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