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克明德”之意为:能够执守和实现内在心性之德于自己和天下。
引申之意为:(无论是谁)只要你立志以圣贤自居,立志实践德化人生,这个人立即就是圣贤之化身,就是圣贤之再来与再现,他就可以真切地如圣贤那样,实行圣贤之道于分分秒秒和事事物物之中。
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全面反思神祗(泛指他之前的一切宗教)本质之人。
是什么让神如此之神奇的?
即神的无限之智慧、无上之权威、无我之大爱(仁德)等从何而来?
孔子如此步步逼视和追问下去,就浮现了“心体”与“性体”这一对概念出来。于是孔子明白了,让神如此之神的是神之生命中本有的神心神性,是神心神性让神祗拥有如此这般之神奇能力。
故神性才是天地之根源,宇宙之本体,生命之真相,道德之所由。
因一切神祗皆不能违背道德法则,因而一切神祗必须遵守道德律令。如违反之,神祗也将受到道德的审判,而不再成其为神祗。
故大于和高于神祗的,是神祗生命内在的道德律。由是而明,道德性是神性最为根本的属性之一。
故孔子及其后的儒家圣贤们皆视神性为道德性,简称“德性”,此为儒门千古不易之心法。
儒家是从自律道德(心性的自律性与善性,善良即德性)进入心性世界(本体世界)以实现德行、德目和德化人生,以及成就内在的(生命)终极解脱与究竟圆满。
感悟:
当今社会,国家主要靠法律约束民众,社会靠规则约束大众,不然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
在儒家看来,外在的约束终究是暂时的,自己给自己建立道德律法,并实践之,才能回归我们的“德性”,实现人生的圆满。
就好比一个家里,或一个单位,如他人不打扫卫生,我们出于良好习惯会去主动打扫。但不会太久,就会想:为何别人都不打扫卫生,而偏偏是我每天来做这个工作?明天我也不做了,要脏大家一起脏好了。
果然,你停止了打扫卫生的工作。若干天后,又有一新人到来,也可能会坚持打扫卫生几天,数日后也会重复我们此前的变化。这就叫“交引日下”。
时时刻刻,分分秒秒,我们被周围的他人、社会和自然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而不自知。
当某一日,猛然觉察到,天呀,我怎么这么沉沦、堕落到了如此地步时,已经来不及了,谬见太固、习气太深以至于难以自拔,这是导致绝大多数人一生昏庸、无聊、沉溺、自暴自弃的根本原因。
而一旦我们给自己建立道德律法,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那势必就不会轻易的被他人的言行所带走。
古之圣贤,皆有不可同流合污之谆谆教诲。
人极容易受他人、社会和自然环境影响,如果不幸处于恶性环境中,很快就会感染上一身习气与坏毛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回归德性,担起你的责任,实现你的义务,在日常琐碎中,尽心尽力做好跟前的每一件事,并把你的整个身心投入进去。
这就是儒家所说的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