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6)班 赵鸿嘉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3827/cacb239ad5ebfa31.jpg)
如果说热爱似火,那么痴迷就如岩浆一般,从火山中喷涌而出,飞至数千米的高空,待它俯视完这世间万物,便冲入大地的怀抱,就算熄灭,也肥沃了一方土地,养育了一方人。我所痴迷的,是从远古时代走来的,在盛唐时期便绽放的簇簇鲜花,而且它从未凋谢,滋润着一代代人的心田,那便是——诗。
我向往诗,向往陶渊明口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向往杜甫笔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凌云,向往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傲不羁,向往孟浩然诗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磅礴气势,向往陆游“无意若争春,一任群芳妒”的独立不倚。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3827/a77bb9e1d6821754.jpeg)
如今,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数据化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唤起了人们对诗的追求和远方的向往。他们闲走五岳足踏三山,却未曾想到诗中自有远方。当他们苦苦攀爬泰山时,我闲坐在家,品一口小茶,读一首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之巅的壮丽涌现在眼前,那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石皆在脑海中浮现。他们还游玩的路上,而我,已经乘“诗”去了无数风景名胜,历史古迹,神往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民俗文化和特色风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3827/4871b60022e6aede.jpg)
诗不仅是当代的远方,还是历史见证。杜甫世称“诗圣”,他的诗被冠上了“史诗”的帽子,“三吏三别”便是最好的史料。安史之乱,国家混乱、动荡,人民颠沛流离。杜甫亲眼目睹了官兵的罪恶行径,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沉重灾难,表达了他对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奈……读来让人凄惨和悲凉。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3827/81b2a87f9f1880ba.jpeg)
打开历史的长卷,纵观世界的长河,诗是人们感情的寄托,亦是时代背景的写照。以诗会友,以诗抒怀,才能让诗成为五千年文化长河中最澎湃,最磅礴的那段江河。苏轼曾言“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要努力将读古诗从学习转变为习惯,让古诗在五千年文化的大地上继续流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有多远不得而知,但是诗其实就在眼前,它可能是我们登高望远时候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能是月圆之夜的吟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可能是回首往事时候的感慨“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将带着对诗的痴迷,走向远方,走向未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3827/6355a0782fb85ceb.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