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用户@安城歌:一切都能捆绑情怀,为什么一个老人的默剧不能?
《冬》,又名《seven days》。黑白片,无台词,只能听到长白山的风声雪声,以及呼吸声、极端的哭声和笑声。演员只有五个,一个老人,一个孩子,一只鸟,一条鱼。或者说是六个,还有一张老人妻子的照片。
不怕剧透,因为不剧透也不会有人去看。
故事简单,说的是丧妻老人,独居,每天铺两次床,会给不在的妻子拍好枕头。老人捕鱼为乐,在凛冽的寒风中,在茫茫冰雪中,捕鱼,喂鱼以稀饭,随之放生,由此反复。小鸟出现,老人爱鸟,便杀鱼以喂鸟。女娃娃出现,老人爱孩子,便杀鸟喂之。某天,在捕鱼的冰洞口发现女娃娃的帽子。老人哭泣,影片终。
老人的须发,孩子的眼睛,两个人交叠在一起的手,风中格外凛冽的雪片,那盏灯,那扇门,那只鸟,那条鱼,那些树。是有情绪的。画面很美,每一帧都是水墨画,可作壁纸。
和绝大多数人一样,这些日子一心只想着《大鱼海棠》和《寒战2》,完全忘记了这部电影的存在。昨晚在优酷翻着关于《大鱼海棠》的相关小视频时,突然间看到一字标题,“冬”。正纳闷着难不成又出了预告。
万万没想到,这部电影默默地上映了。8日上映,在大鱼海棠和寒战的包夹之下,默默无闻地上映了。与此同时,优酷会员同步放映。查了今天的排片。家乡小城市必然是没有排片,南京今日只有一家影院一场排片,上海四家影院,每一场次皆是早间或晚间。其他城市同样如此。
根据猫眼电影的数据,目前《冬》累计票房5万,《大鱼海棠》累计票房12254万,《寒战2》累计票房14706万,《原来你还在这里》累计票房11431万。
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是一个朋友参加了点映后,在朋友圈留了一句话,也就一直期待着这部电影的上映。他说:“这导演也是在独钓寒江雪啊。”今早在优酷看完了全片后,也算是懂了朋友这话的意思。
导演邢健确实心大胆大,处女座电影便是黑白默片,更传达了普遍且尖锐的议题——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
影片并没有像其他类似题材影片一样走煽情路线,而是保持了冷静克制的视角,通过表现老人和鱼、小鸟、小童的互动,深刻地描绘了空巢老人内心的孤单和寂寞。
“孤独”是我看完整部电影最深也是唯一的感受。老人孤独,所以钓鱼、喂鱼,鱼是他唯一的安全感来源。当小鸟出现后,鱼有所替代,鱼亡,无可否认,鱼比老人更孤独。女娃娃出现,鸟亡,鸟悲。至此,老人有了女娃娃这一孤独的陪伴。女娃娃不见,只从捕鱼的水中捞出她的帽子,老人跪地而泣,重回孤独。
然而,鱼没了,鸟没了,人也没了。七天的轮回,是三次死别的循环。死去的人在活着的人心中,成为了永远死不掉的墓碑。老人最后带着孤独回到屋子里,好像又看见了鱼在游,听见了鸟在叫,还有老伴儿给她擦拭掉不止的泪。
孤独的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在曾经爱过的一切逝去之后,便自认为丧失了爱的功能。往后一切名义上的需要陪伴,都终被孤独者拿来绑架与利用。与鸟在雪地里嬉戏打闹,与孩子玩闹打滚,老人几近极端的放肆大笑,真的是老人深爱他们吗?也许只是一场利用。
他深爱的早已离去,永远停在墙壁上的照片里,永远活在他心中砌起的墓碑里。那座墓碑,锁住了他真正爱的能力。
孩子陪着老人一起吃土豆,小鸟为老人叼来小虫子,在鱼缸里游动的鱼,他们或许真的是心甘情愿陪伴老人。同是茫茫白雪里孤独的生灵,相互作伴,也好过各自舔着被孤独越扯越大的伤口。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可悲之处,孤独者对于安全感和陪伴的极端向往,激发其贪与痴至极端。影片中杀鸟和烤鱼的镜头,简单粗暴,想要立刻掐掉却无法做到的长镜头,配以切割声。是邢健故意而为,还是人性本就如此黑暗?当老人只有鱼的时候,他捕鱼,喂鱼,放鱼,捕鱼,喂鱼,放鱼,循环往复。或许,人之初,性本善?
黑灰白的界限分明,却无法为善良与狠毒划出界线。七天一轮回,是宿命的安排。那不如至此,放下所有是与非的判断,保留“孤独与死别”,仅仅作为我从这部电影中获知的唯一感知。
谈谈关于这部电影的其它感受。
影片末尾,大字书写“导演邢健的第一部作品”,仿佛“如有非议请绕道”之感。而且整部电影虽然只有70余分钟,但是叙事略拖沓,一些镜头和剪辑单调乏味。就像平日里拍了一张照片,但无论内容、构图等都不甚满意,便加上黑白滤镜,强行装作有深度之感。
但是无论怎样,和做足了噱头的《大鱼海棠》收获极端评价相比较而言,撇开导演的强行装逼,主演年迈的王德顺老师值得尊敬,那只被训练很久的鸟值得尊敬,那条鱼和孩子值得尊敬,整部电影起码是有态度的。有态度,它便应该获得它相匹配的尊重。
也许,这部电影真的不适合在电影院看,盛夏之冬,戴着耳机卧在沙发上看完,醍醐灌顶。
毕竟,保持内心的平静,挺难得,挺难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