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忆年华》
西子浣纱娉垂首。拾红豆、品橘酒。谁曾为我折杨柳?春水吹皱,雨中邂逅。拢暗香盈袖。
远眺群山绿依旧。野渡孤舟一钓叟。月华清凉繁星宿。秦淮画舫,莺歌曲奏,忆年华豆蔻。
一一作于2019年5月2日
《青玉案·忆年华》(原创作品) 《青玉案·忆年华》(原创作品) 《青玉案·忆年华》(原创作品)《青玉案·忆年华》(原创作品) 《青玉案·忆年华》(原创作品)
我们两个人照顾两家四位老人家,现在有三位伤病,我与妻忙得不亦乐乎,这个五一假期只能看看朋友们晒出的旅游美图。而我也只能偷闲时看看书,写写自己的心路。
青玉案,词牌名,又名“一年春”“西湖路”“青莲池上客”等。以贺铸词《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为正体,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另有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等十二种变体。代表作品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等。
词牌名
青玉案
别名
一年春、西湖路、青莲池上客 等
字数
六十六至六十九
始兴年代
宋代
流行年代
宋代
词牌沿革
《青玉案》作为宋代著名词调之一,由来已久,从名称上分析,“案”的含义历来争议较大。一种看法认为“案”为古“碗”字,为今之“碗”一类器物。一种看法认为“案”为古时有足之盘,综合各类史料和文物考证,“案”一字的含义应为盛食的托盘。据谢桃坊《唐宋词调考实》一文,青玉案调为宋人首创,是北宋时期的“时调新声”。其调名源自东汉末年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一句。此诗以一种情诗的形式,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以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基于此,取自《四愁诗》的青玉案本身便包含有政治不得意、满腹愁苦无奈的声情内涵,在后人的创作之中,所传达的情感以激越豪壮者为少,大多传达绵长悠远、温婉、悲凉的情思,通过格律声韵的组合转化,使情感的传达更加迂回曲折。青玉案词首次面世之作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作因巧妙的构思、深婉的情怀、凄清的氛围在词坛上赢得了极大的声誉,而这首词是一首抒发怀才不遇、仕宦不达的愁苦之词,由此可印证青玉案调之声情内涵与张衡《四愁诗》的含义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
《青玉案》调的别名有“横塘路”,来源于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首句,属于以词中字句创词调名。“一年春”,来源于《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首句,其作者是否为欧阳修尚存争议。“西湖路”,来源于宋韩漉《青玉案·苏公堤上西湖路》首句。“青莲池上客”,出现于《全金元词》,共三首,来源于金丘处机《青莲池上客·入关》、《青莲池上客·幽栖》和元王丹桂《青莲池上客·赠乌林答德润》,得名原因暂不详。“谢师恩”,出现于《全金元词》,共一首,来源于王处一《谢师恩·谢师提挈沉沦外》。
《青玉案》调除正体以外,受词人青睐的别体也众多,比如李弥逊所填之体、曹组所填之体、赵长卿所填之体等,皆有诸多作品。其区别在于句式,多为个别句子的添字或减字,正如《钦定词谱》所云:“若张炎词之叠韵,李弥逊、吴潜、胡铨词之添字,李清照词之句法小异,曹组词之句法小异、又添字,毛词别首之摊破句法,赵长卿词之减字,赵词别首之句读参差,皆变体也。”[1]在用韵、章法上则无大的差异,皆为仄韵格,符合《青玉案》词首创之贺铸词的格律模式。
此词牌有贺铸抒发闲愁之作:“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苏轼送别友人思乡怀归:“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李清照送别亲人之绵绵悲痛:“相逢各自伤迟暮,犹把新词诵奇句。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辛弃疾抒怀自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吴文英抒写女子闺中情思:“吴天雁晓云飞后。百感情怀顿疏酒。彩扇何时翻翠袖。歌边拌取,醉魂和梦,化作梅边瘦。”可见《青玉案》调篇幅精悍短小,其情质朴独特,不仅适合秦楼楚馆里的唱词,表达缠绵悱侧的感情,亦可以表达仕途之沉浮,符合士大夫的审美诉求,其风格的综合性,或是其在宋金元词坛长久不衰的重要原因。[2][3]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以贺铸《青玉案·淩波不过横塘路》为代表。或认为此调以贺铸词、苏轼词及毛滂词、史达祖词为正体,而张炎词之叠韵,李弥逊、吴潜、胡铨词之添字,李清照词之句法小异,曹组词之句法小异又添字,毛词别首之摊破句法,赵长卿词之减字,赵词别首之句读参差,皆变体也。但诸词中,有前段第二句六字折腰,后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六字、或八字者。有前段第二句七字,后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八字者。有前段第二句六字不折腰,后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八字者。亦有前段第二句五字者。又有前后段第五句或押韵,或不押韵者。各以类列,庶不混淆。 此调后段第二句例作拗句,如欧阳修词“争似家山见桃李”,程垓词“别后谁吟倚楼句”,高观国词“入画遥山翠分黛”,吴文英词“不忍轻飞送残照”,南北宋人皆然。 又此调后段起句,宋词俱“仄平仄仄平平仄”,惟黄庭坚“烟中一线”词“别恨朝朝连暮暮”,“恨”字、上“暮”字俱仄声,“朝朝”二字俱平声。第二句,宋词俱“仄仄平平仄平仄”,惟曹冠“烟村茂樾”词“枝上莺歌如解劝”,“如”字平声,“解”字仄声。前后段第三句,宋词俱“仄仄平平平仄仄”,惟石孝友词“剪剪霜风落平野”、“别后知他为何也”,“落”字、“为”字俱仄声,“平”字、“何”字俱平声。此等句法,宋人间一为之,非定格也,若汇参入图,恐失此调本体,故但详注以备考证。谱内可平可仄悉校所采诸词。
一一于2019年5月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