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进步,选择也在改变。
作为过来人,想想10多年前,自己填报专业前压根没碰过电脑,身在农村,比较贫穷和封闭,高考考试及高考填志愿父母从未参与,因为父母都在遥远的地方务工,赚学费是他们唯一能做的,而当初填志愿唯一的请教对象就是高三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分数可以读什么学校再随便填一个专业就结束了,本来打算学医,考虑到要5年,就放弃啦,因为那时候只想早点毕业找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谁知最后被土木工程录取了,也不是刚毕业就工作了,而是一直读下去了……
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的很多家长就会提前给孩子规划好,按照规划去走,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结果,因此就出现了志愿填报指导和刚开学第一天就有家长咨询转专业,我自己不在圈子内,也无法给出实质建议,但是大家想想,如果大家都想转专业,也就类似于,农民伯伯看别人今年种什么赚钱了,然后也紧跟着第二年种,结果呢,自己能赚钱吗?
这是《趁早》书中的文字,王潇本人在选专业时受到的指引,“令我震撼的文字:我姐夫只好继续启发我:“你就这么想,你认识的人里,谁的生活你最想过,你未来想成为谁那样的人;还有,你最喜欢干什么看什么。综合起来画一个交集,看这里是不是存在你喜欢的行业。”
我在认识的这几个人里面想:我妈做外事的,学的英文;我爸做能源的,学的电力;我表姐学的光学,做大学老师;我姐夫学的遥感,做了科学家。长大后,我要做个说话有趣、人格可信、见识高明、眼神清澈的人。”
王潇本人:播音主持、创业、杂志主编、作家。
毕竟像王潇这样的指导条件很少,大部分人生活中能有一个给予指导的就很不错了,即便是有一个,也要对方确实能看的准啊,看得远,普通人的机会在哪里呢?
其实不要太纠结,锦上添花挺好,如果没有,自己摸爬滚打也是可以的,毕竟360行,行行都不错,没有哪一个行业永远兴盛,行业里很多人,只要自己努力,坚持下去,都是可以的。
有时候也不要轻易给别人建议,或许会影响别人一生,表妹志愿我帮忙填的,毕业了说自己就喜欢当老师,问我为啥当初没给她报师范,结果报了不喜欢的专业,工作不好找,我也无奈,只能忍受,我在想,表妹也不是不可以靠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呀,本科不喜欢,不是师范,但是硕士自己可以改呀,然而并没有。好在目前工作还不错,所以我们需要自己选择,自己改变,自己努力。
不用纠结行业,存在即合理,至于转专业,更不用焦虑,必须转成功,试想大一就只想着怎么才能转专业,那又怎么有机会充实渡过大学生活呢。学习不仅仅是学专业,学的是学习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