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听创业,耳朵听出茧子来了,但是心里知道,自己屁也不懂
幸好先就遇到了《徐小平创业基础课》,徐小平是谁,我就不讲了,百度一下就知道是多大的佬,收获满满,意料之中.
以前认为这东西就是富人玩的,现在感觉,自己离创业这个事情也并不遥远,关键是知道怎么走,不能莽撞,手里的牌不一样,就要有不同的打法.
蚂蚁和大象,要有不同的打法
人就是生而不平等的
什么人容易成功容易发家致富?
一个让人比较沮丧的事实就是,家里经商的人,更容易发家致富
从很多方面来讲,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投胎投的比你好,这就是事实.
富二代创业的时候,一个是,不愁没活,亲戚朋友的活就够吃一阵的;第二是,不愁没经验,你还在撒尿玩泥蛋的时候,人家天天听得都是挣钱的事情;第三个是家底厚,输得起,他可能有 10次 机会,你只有 1次 ,你输了叫做一无所有,人家输了叫做明天再来一局
所以说,对于家底薄的人,最好的路线可能是,选定一个技术,然后钻研进去,把自己的本事先练好. 然后多个心眼儿,学商业,看形势,等机会.
最牛的失业者
最典型的例子是啥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姜子牙,姜子牙牛逼是吧,文韬武略什么不会啊,“百家宗师”.
但都 72 了,为什么没干出什么事情来?
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介平民,没钱没势,就是不能干,干了就是一个死,输不起.
那他怎么办呢?那他在河边钓鱼,说的好听,叫做愿者上钩,其实不盯着鱼钩,心里就是想傍大款.
大款是谁?大款就是周文王姬发,人家不是普通人,人家是贵族,爸爸爷爷都很厉害,都是本朝贵族,可以说是有钱有势.
风起云涌,大商朝,江山不保,这个时候姜子牙瞅准趋势,一跃成为开国元勋,这下就发达了.
最后虽然没当上皇帝,但人家也是齐王,也是青史留名.
姜太公
赵云的故事
不当出头鸟的一个好处就是,无论成功或失败,你都是受益者.
因为你是公司里的大将,是这一行的专家,带过兵,打过仗,这样的人最抢手.
就像古代征战一样,最后败了,老大一般是没什么好下场的,但手下的大将呢,可能活得很滋润,看形势不对就跑了,要的人多着.
比如,赵云,开始上了公孙瓒这家创业公司,最后公司倒闭了,人家马上就能进下一盘,三国时代,赵云是蜀国大将.
总结一句话就是:穷人底子薄,自己没资源,不要硬拼,要借势,挤进圈子,后面才有得玩.
赵云世界不缺机会,缺的是发现机会的眼睛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思维:
第一种是自私自利,看到别人有困就觉得是累赘;另一种是双赢,别人的困难就是自己的机会,困难越大,机会越大.
所以说,当你看到了一个困难,要有双赢思维,换个角度,那就是一个大机会
你吃不掉没关系,你可以在旁边候着看谁有本事吃.
一般的机会从哪里来?最常见的机会就是这三种.
-
生活中遇到了不方便的事情,那么就去解决.
-
在公司里发现了这个行业中的需求,但是公司由于太大还没反应过来,你也可以去做.
-
看到人国外有了新东西,觉得是风潮是趋势,就可以直接抄过来.
商机
抄袭是发家必经之路
这个,玩的最溜的是腾讯,抄袭功夫可以说是第一,原来 QQ 叫做 OICQ ,抄的就是以色列的 ICQ,连名字都要抄抄抄.
有人讽刺腾讯,出了一张地图,其实,这不是讽刺,而是褒奖.
合法抄袭是本事,不抄是脑子有问题.
嘲笑抄袭的人都是那些既得利益者,故意恶心挑战者,因为他怕.
别听那些人忽悠.
现在高大上德国制造,当年也都是冒牌货,所以当年英国要求德国的货要印上"德国制造",以避免顾客被坑,这就是"xx国"制造的来源.
换句话说,这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造个自行车,难不成非要从齿轮和钉子发明?
腾讯的抄袭帝国所以,投资人想听到的往往不是,"我的想法是原创,别人从来没走过";而是,"我就是中国的苹果,我就是中国的亚马逊,我就是中国的脸书"等等等.
什么样的团队才靠谱?
一个好汉三个帮
不能是老板一个人单打独斗,他至少有一个左膀右臂,他在公司里至少有10~20%的股份,算是实打实的二号人物,他们两个能力都很强,而且还是互补的,能兼顾到各个方面.
然后最好还有一堆比较忠诚的手下,可能是之前公司的同事,也可能是大学同学,同乡好友.这种人凝聚力强,遇到困难不容易散架子.
摔过灯泡的人
爱迪生把一个电灯样品做出来之后,让自己手下去装,结果那个人啪叽给掉地上了,下一次找谁?爱迪生还找那个人,为什么呢?因为就数他最有经验,不怕失败过,就怕啥也没干过.
如果之前的团队曾经在创业公司里干过,或者干脆就自己已经创业过几次,这种人经验丰富,稳当,不容易出问题.
不怕失败,就怕没干过老板的个人能力
要看老板的气质,一看就是那种头头,能带大家去拼杀,大手一挥,兄弟们都能上.
这不代表要独断专行,团队里可以有分歧,可以吵,但是关键时刻老板能拿得住场面,兄弟们能够妥协,凝聚在一起.
这篇精读功夫在哪?
首先,我是站在门外汉的角度来讲的,比如我,从小家里没有经商的环境,啥也不知道.咱就不要硬冲了.
然后就是,找投资之类的话题,课程中占了很多篇幅,这些都略去不谈,反倒是最后在问答中,徐小平关于"年轻人如何立足于一线城市"的话题,他那里是片尾,我这里是片头重点.
其次,徐小平用的都是些大公司的例子,对我来说没有增进理解,因为我不熟,所以我用的是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只要上过初中,都知道的.
版权声明
该文章版权系“心如止水”所有,欢迎分享、转发,但如需转载,请联系QQ:2531574300,得到许可并标明出处和原链接后方可转载。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版权所有 ©心如止水 保留一切权利。
是读书笔记,但是并无大段摘录,示例和论述逻辑大多是自己想的。查了一下版权相关资料资料,感觉还是有脸加版权声明的。
更多文章:
[心如止水•速读] 《微习惯》:如何才能坚持学习养成习惯?这本书的思路很有启发。
心如止水:阅读 思考 践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