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有意识的创作

作者: 宴会说 | 来源:发表于2023-03-27 07:26 被阅读0次

周六晚上,书香专属点评活动结束后,内心久久不能平复,魏老师的两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我。

由衷希望大家多写凡人琐事,鸡毛蒜皮,柴米油盐。写职场的难,带娃的累,父母的苦,以及那难、那累和那苦中的乐。写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丰瞻。

做人要老实,写作要狡猾。

第一句理解为写身边事,第二句话意味就深长了,这个狡猾怎么理解?

对照最近在看的老舍谈写作,其中有一篇是老舍给工人谈写作,老舍同样谈道,不要总想着动不动非要写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工人能接触到什么大事情,即使去写,也大多数是臆想,写出来的也是空洞虚假,经不起推敲,太高层不讲,让一个从未参加过厂长办公会的工人,写厂长办公会一些故事,估计写出来会和班组会差不多。

接下来老舍这句,应该很好的解读了怎么狡猾,譬如要写大张,因为工资改革不满闹情绪,如果只是简单写这一个事情,领导宣传了下文件,他就心服口服了,形成不了故事,更加形成不了小说,可以把多个工人的形象、事迹往大张一个人身上写,只要写出来符合人物性格和时代特征就可以,大张为什么转变观念,可以通过发生的几件事情触动他,这样写起来是创作了,不能是简单的描述实际存在的生活,那顶多是日记,甚至是流水账。

反复对比思考了下,翻看了下之前写的文章,做了个简单回顾,初入简书30天左右,风格千篇一律都是议论文、说理文,除了个别点下日更群发生的事,多数时候是,立破论的老掉牙套路,而且看待事物的角度没有什么新鲜感,自己读着都味同嚼蜡。

《穿越百年的烛光》是一个分水岭,这篇文章经过了魏老师点评,结合群友们的意见,感觉到体裁都把握不好,散文不像散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记叙文不像记叙文,三不像,文章非常刻板,没有灵气,没有吸引人读下去的魅力。

读了魏老师推荐的《读写指要》,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所著,读了一遍之后,深有感受,学习写作先从描写和记叙入手,写作风格有了一点改变,写送嘉嘉去上培训课,看病,删稿子,断网...等等,都是对当天发生事情描写和记叙,顶多算是日记,还远未达到创作的门槛。

想到接近晚上十点钟,越想越觉得需要狡猾下,怎么也得来把创作,挑战下自己的软肋,从哪里入手呢?某一周魏老师点评古云梦泽小说《心事》的时候,提了一句,微型小说可以截取一个生活片段来创作,当时心事那篇文章,是通过小学生考试考砸了,担心被父母批评一件事,揭示了留守儿童缺少陪伴的社会现象。

受此启发,春节回乡期间,和很多朋友,特别是年长的人,谈起老家农村几兄弟不孝顺,推诿扯皮,不养老的事情,这种现象还很多,恰好又看到书香本周主题“寒”,决定从这个入手,反映农村多子女家庭不养老,让老人寒心的社会现象。

主要的调子有了,怎么构思人物?想起老舍说的,可以把多个人物的形象事迹往一个人身上搬,于是以王爷爷为原型,开始构思,加了张爷爷拾荒的事情,刘爷爷被儿子病房怒斥只长年龄不长本事的事情等等,融汇贯通诞生了一个人物,最开始名字就叫作老王,后来想起人家红楼梦里面的人名地方都有含义,老王原住王家庄,没什么寓意啊,换个名字,苦思半天,想起金庸有部小说里面有个坏人叫段天德,断天德之意。

无孝德,这个词马上钻了出来,主角的儿子肯定无孝德、无孝心,取谐音,干脆就叫老吴,老吴住在哪个村,吴家村,也有潜在无家可归的意思,于是笔下的老吴诞生了。

有了人物,故事从何讲起,截取那个生活片段呢?冬天被冻僵在路边,很贴合本期的主题,想来想去,想起张爷爷夏天捡废品中暑的事情,我就偏偏以天气酷热入手,和其他文友写得都不一样,甚至我到最后全篇不出现一个“寒”字,而让读者感觉到老吴很寒心,整个故事很寒冷,哈哈,有点狂妄了。

以夏天捡废品中暑晕倒入手,再到住院,以病房作为一个场景,让人物轮番登场,初步的思路形成。

开始写作,写到快十二点,第一稿出来了,像自己写记叙文一样,上帝视角,先把老吴介绍了一遍,解释了他为什么不在吴家村住而在镇上住原因,为什么来捡废品等等,然后晕倒了,保安把他送到镇医院,两个女儿轮流照看,二儿子来吵了一句就走了,老吴出院后,想儿子来看他等等。

写完之后,读了两遍,感觉很寡淡,平铺直叙,没有什么波折起伏,冲突矛盾都没有。

想起毕飞宇《小说课》里面解读促织,一开始就是反差,华阴县不产蟋蟀,却要进贡蟋蟀,成名老实巴交遇到了狡猾的里正,求蟋蟀不得,大仙指引后,得一好蟋蟀,成名心情达到顶峰,复被儿子误伤致死,成名跌落顶峰,儿子又去投井自杀,成名至谷底,儿子化身小虫,剧情复起,层层争斗获胜,直至进献给皇帝,剧情达到顶峰,皇上层层奖赏,成名富贵,最后反映苛政猛于虎。短短一千七百多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没有什么创作功力,何不大致沿着这个思路走,先刻画一个很热的天气,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偏偏坐在大树下的长凳上,捡瓶子,晕倒,入院,前面不做过多画外音的解读,安插一病友作为引子,由它问话,通过老吴的嘴把故事背景讲出来,效果会更好。

说干就干,就这么写,写到凌晨一点半,又成了一稿,结尾写的是老吴想着今天老大老三能来看他就好了,他一定让老二多买点菜,留他们吃个晚饭。

读了两遍,感觉可以,准备睡觉。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一直在想简短的故事情节,想到最后,老二都能骂他爹,只长年龄,不长本事,会听他爹的话买菜?老吴平时能喊得动老二,不妥,起来修改,干脆修改成老吴单纯就是想老大老三来看有多好。

起身打开电脑,修改完毕,躺在床上,还是睡不着,感觉老三为什么不来看,文章里面没交待,都让老吴在病房里面给病友说了嘛,不合适啊,毕竟家丑还要留点遮羞布,虽然老吴年龄大了喜欢给别人叨叨,干脆修改成,结尾老吴内心独白,讲清楚原因,再感慨一句老三是他最心疼的幺儿。

再起身打开电脑,修改完毕,再躺回床上,还是睡不着,原来的对话中,感觉老吴一味都是抱怨几个儿子,应该和常理不符合,人的年龄越大,越会替孩子想,怎么改,老吴对儿子们应该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即觉得儿子们不孝让他寒心,在外人面前又会替他们解释,干脆,给老吴的讲话,多加几个孩子们不容易。

再次起身打开电脑,再次修改完毕,再次躺回床上,还是睡不着,别人会疑惑,老吴不是还有两个女儿对他不错嘛,他为什么不去女儿家住,需要铺垫解释下,画外音单独备注?感觉太出戏,干脆借病友之口,把疑问抛出来,老吴亲自答复一遍,就这么改。

再起身,打开电脑,修改,修改完毕之后,看了下时间,差不多凌晨5点了,干脆不睡了,再仔细读两遍,又读了两遍,当时觉得就自己而言,算是个相对满意的程度了,看了看时间,快5点50了,干脆把文章作为日更文先发出去。发了之后,回味了几分钟,算是自己第一次有意识的创作完成了,躺到床上,还是忍不住再复盘,强迫自己不想了,也确实有点困了,迷迷糊糊,睡了两个小时。

怪不得,魏老师说写小说影响睡眠,我这个还不能完全算小说吧,现在看来感觉有点偏流水账了。

相关文章

  • 演员的自我休养 第二章

    体验艺术基础的一个原则就是:“演员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手段,来达到下意识创作的目地(通过有意识到达下意识,通过随意...

  • 是三分钟热度,还是坚持?

    来简书差不多一个半月了,似乎是到了倦怠期,一开始创作的冲动与激情差不多已经褪去。此时,终于第一次可以有意识地审视一...

  • 吃手逛公园

    第71天第一次有意识吃手

  • 2015年9月8日

    希望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每天书写生活,把生活当作剧本,有意识地创作。

  • 创造力思维

    创造的整个过程,从准备到思考,启迪再到论证,都包含许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认知过程以及情感。在创作的不同阶段,根据创作...

  • 人物能不能鲜活,《把人物写活》细说5个秘诀

    大卫·科比特曾说:艺术创作的过程,介于刻意和无意,有目的和无目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创作和发现之间,是灵感的涌动,输...

  • 那些年和你上课传纸条的人,和你还有联系吗?

    <一> 我人生中第一次有意识地面临“分离”...

  • 现代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

    第一,女性文学是指女性作家创作的带有女性意识和女性特点的文学作品。 女性作家涉足创作,不管有意识无意识,自觉不自觉...

  • 面向未来~浅谈空间感的创作意图

    一幅普通的图片,可以是随手拍,也可以是有意识的创作。老师布置了一个关于空间题材的创作要求,就是需要带着一定的思想去...

  • 我有一个写作的梦想

    一直以来热爱文学,梦想有一天我也能成为文学创作者 但这还是个梦 说想成为创作者,但真正的写作,有意识的去锻炼写作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次有意识的创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xa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