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出自《道德经》第45章,意思是说:成大事看似有缺陷,但不会破坏其作用。
杰作都有缺陷,但不影响精彩;大业都有不足,但不影响宏伟;分清事物的主次位,看懂情况的大小面;理解量变质变的道理;学会抓大放小的方法。
客观的人喜欢用事业观察,从利益出发,凭意义判断;对事物的认知分清主次,大小和轻重,不会因小失大;不会因噎废食;看人要看价值,能力和作用,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以事业为重,以利益为主,以价值为要。次不失主,瑕不掩瑜,疵不遮芒。这是商人思维,男人逻辑,这是遵道的思想,无为的思维和无欲的表现。
主观的人喜欢用立场观察,从感情出发,凭好恶判断;对事物的认知不分主次,大小和轻重,不看价值,作用和利益,只看心情,感觉和愿望;他们宁要草,不要苗,绝不和某某合作,给多少钱都不卖,有多少用也不买。一意孤行,任意取舍。这是农民思维,女人逻辑;这是纵欲的思想,有为的思维和贪婪的表现。
大成若缺的思想是倡导人们发挥优势,原谅缺陷,完成大业,宽容错误的观念;采取专业化,尖端化和职业化的方法,培养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产生独特的价值;这是社会分工的需要,也是相互合作的要素,更是互助共赢的方法。追求完美,无暇和全对的观念听起了很美好,很理想和很满意,实际上很低级,很庸俗和很笨拙,而且造就独立和孤立的情形,破坏了协作的要素,助长了自立的诉求,减少了共赢的机会,增加了对抗的可能。大而全的系统必然臃肿,笨拙和腐朽;小而全的组织通常脆弱,微小和柔软。农耕文化强调大一统,全控制和都拥有,采用贵贱的权力压迫;追求个体的目标;而这些观念都是古老的,愚昧的和低效的,商业文化强调自主性,自治性和自发性;采用平等的契约合作,追求共同的目标;而这些观念都是先进的,聪明的和高效的。
虚假的事物外表完美;伟大的事业都有瑕疵,伪造的事情光鲜亮丽;真正的事实都有缺陷;缺陷不会妨碍作用,瑕疵不能掩盖价值。瑕不掩瑜,美不可信。看主流,容缺陷,是圣贤的气度;重业绩,谅瑕疵,是领导的素质。吹毛求呲是小鸡肚肠,挑剔苛责是居心不良。现实不完美,自然不如意。尊道奉天,无为不贪,才是智慧的处世哲学。客观公正,包容原谅,才是聪明的生活态度。
万事如意是荒唐的愿望,一切美好是幼稚的追求,称心如意是奢侈的希望,心满意足是愚蠢的妄念;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不可能完全,不可能完整,都有缺陷,都有缺点,都有缺憾。只有具备充分的包容心,宽容心和忍容心,才能做好工作,完成任务和建立事业;只有发挥优点,包容缺点,才能面对现实;注重主流,宽容次流,才能处理事情,只有强调价值,忽略缺陷,才能做好工作。优秀的人看重优点,拙劣的人看重缺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