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熟了

作者: 李三多 | 来源:发表于2025-02-04 16:45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伯乐主题:不一样之【轻】                                1

身后的客车已渐渐离去,只留下我独自站在路边拾掇着行李,七月的烈阳将我的影子缩成一个小圆圈,我抬头看着眼前这片土地,既感熟悉,又觉陌生,这里是我的家乡,但我已有三年时间没有回来过了。

三年前,我进入北京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孩时,去大城市生活是我唯一的梦想,那时我奋笔疾书,废寝忘食,无时无刻都幻想着那美好未来,可到北京之后我却逐渐发现,原来大城市也有着许多的不舒坦,夜以继日的加班,捉襟见肘的工资,每一条似乎都要成为压倒我的那根稻草。

北京三年,我未曾回家,我害怕回家,我怕我回去便失去回来的动力,我怕我就此丢掉那孩时的梦想。

直到前天,母亲来电,电话里,她颤抖着声音告诉我,一辈子从未进过医院的父亲病了,一直发烧咳嗽,医生说最坏的结果是癌变,最好的结果是感染,母亲嗫嗫嚅嚅地说想我回去一趟,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阵微风拂过我的脸颊,消去了烈阳留下的炙热余温,我还在思索着公司的那些琐事,全然不知已走进一片金灿灿的麦田,麦田如海一般,黄的浪花,绿的水波,风吹来,麦田往前翻腾着。

以前家乡没有这种大面积的麦田,父亲告诉我,是乡村振兴进农村,所有的土地都种上了川麦子,父亲还说,如果今年的天气好,农民的收入将翻上两番不止。

我眺望这无际的麦田,享受着丰收的成果,倏忽,身后传来的一阵温柔绵长的声音勾回了我。

“回来了”

我回头,一位妇人背着满满一背篓熟透的麦穗向我走来,她的头发凌乱着,一滴滴汗水从她脸颊上滑落下来,滴落到那件深红色的格子衣服上,她用清澈的眼睛看着我,我知道她在渴望着我的答复,农村不同于城市,总有一些朴素的习以为常的规定,比如别人向你问好,不管认不认识,都必须得回复。

我在脑袋中不停搜寻着那已模糊的家乡记忆,终于捕捉到了关于这位妇人的信息。

“才回,余英嬢。”

她的名字叫王余英,本是邻村的,在我五六岁时嫁了过来,她丈夫叫徐强,一位夏天回来的退伍军人,我们管他叫徐叔,“我们”,一群梦想成为英雄的孩子,同时也曾是徐叔的狂热粉丝。

那时退伍的徐叔成为我们所敬仰之人,我们喜欢听他讲部队的那些事儿,打击匪徒、抗险救灾、支援一线,那个炎热的夏天,一个个热血故事在我们耳边回荡。

王余英是在临近寒冬的时候加入了我们,她不爱说话,总爱笑,笑起来时,脸上一对笑靥绽放,如同初春的花蕾一般迷人。几个大孩子怂恿她坐第一排,理由是,这样一来,我们便可在听书的同时欣赏美人,简直是两全其美。

那时,做徐强一样的英雄,娶余英一样的美人成了我们短暂的口号。

我还在思索着那些童年往事,王余英已悄然走到了我的跟前,她撩开挡住额头的那缕麦穗,露出标志性的微笑,我看清了她的脸,她已不再拥有当年的美貌,此刻的她显得十分落魄,黝黑皮肤,褶皱脸颊,犹如一颗干枯的红薯,相比当年,唯一不变的大概是她笑起来酒靥依旧楚楚动人。

我看准路边的一块空地,提着行李一个箭步跨上去。

“余英孃,你先走”我对她说道。

王余英走得很快,我走得很慢,不久,我与她越隔越远,直到再也看不到她与她的背篓。

此时,我心中那份如同行走在阴森黑夜般的恐惧才逐渐淡去。

                                      2

小孩的思想是单纯的,对于一个事物看法的转变,往往只在那么瞬息之间,我对王余英本是爱慕,为何产生恐惧,要从二十年前说起。

二十年前的一天,布满乌云的天空下起了暴雨,阵阵狂风袭来,把深秋的落叶吹得四处而窜,我们躲在徐叔的堂屋之中,对窗外发生的一切全然不顾,我们胆颤地望着里屋,里屋王余英传来声嘶力竭的嘶喊,她和她即将出世的小孩儿在抗争,她的声音带有穿透性,让人心旌摇曳,不禁联想起那些悲伤的电影画面,我看见我旁边的两位朋友抽搐着鼻涕,眼角挂上了泪水,他们被那声声嘶喊所牵动着,仿佛里屋那位是他们的爱人,即将诞生的是他们的孩子。

不久,屋外的雷雨声与屋内的嘶喊声一同戛然而止,世界好似是一个刚哭泣过的小孩,除了眼眶还是红润的,其他一切如故,也是我旁边的朋友先开的口,他用袖子擦掉那黏稠鼻涕,站起身斩钉截铁地说“一定是生了,一定是生了”。话音刚落,堂屋开始沸腾,我们如同打了胜仗一般,精神抖擞地站在堂屋之中,我们讨论着徐叔高兴的样子,小英雄帅气的样子。

须臾,徐叔从里屋走出,我们凝视徐叔,他双眼茫然,面色发青,他的心旌还未停止摇曳,我透过他那干瘪的嘴唇看到了他的不安。

我的朋友们此刻脸上还挂着那纯真的喜悦,只有我悄然后退了几步,果然,那天徐叔没有给我们看他的小英雄,他抬起那无力的手示意我们解散,尽管那些挂着喜悦的朋友还处于发懵状态,但也无可奈何。

临走前,我斜睨着看了徐叔一眼,他下垂的眼睑遮住了那颗即将涌出的眼泪。

对于此事的内幕,我们所有人都不解,于是在一个无聊的下午,我们派出情报员阿辉,阿辉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告诉我们,王余英生下一个恶魔,脑袋比身体大,生来不会叫,一身全发紫,这使我们再次心旌摇曳,感到不安。

                                      3

脑海中浮现的一幕幕往事,使我心生悸动,一股寒气冲上脑门,连头顶那火辣的太阳都无法消除我内心的恐惧,我只能放慢脚步,让自己远离王余英。

越过那种满麦子的山麓后,我终于看见了自家那栋砖黄瓦灰的房子。远远望去,房子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也是,三年时间房子翻修了两次,贴了外砖,打了晒坝,建了围墙,我感到陌生也属正常。

院坝中,母亲正戴着草帽,拿着耙子拾掇麦粒,一缕缕阳光洒落下来,将麦粒那璀璨的金芒映射在她身上。

“妈,我回来了”我冲着母亲喊道。

或许是母亲太久没见我,流失了对于我的容貌记忆,她先是回头愣怔地看着我,半晌,那愣怔的表情才如同变脸一般,成了与麦粒一样金灿灿的笑容。

母亲丢掉手中的耙子扶着草帽一路小跑过来,边跑边大声疾呼着“他爹,三多回来了”,顷刻,父亲也趔趔趄趄地从家中走出,他翕动着双唇,轻言细语地说着一些关心我的话。

父母有这样的反应,也是情理之中,七年前,我离开家乡前往北京求学,从那时起,每年回家次数便是屈指可数,后来,我继续留在北京逐梦,更是三年未回。

如今,看着眼前白了头发,褶了皱纹的父母,我的眼眶感到隐隐作痛,泪水慢慢地浸湿眼角,这一刻,我不停在脑海中思考,北京,我还回得去吗?

与父母坐下后,我询问父亲的身体状况,父亲叫我不要担心,早年算命的说他命硬,这辈子准要活到100岁,母亲打断他,母亲说要等检查结果出来才方知原由。我看到母亲不停用手去揉搓衣角,这是母亲紧张的表现。

耳旁,父亲传来两声如木鱼般低沉的咳嗽声,我看向他,父亲立即像犯错的小孩儿般坐直了脊背,他翕动着嘴唇连忙说“没事”,父亲说话时,带着浑厚的呼吸声,那声音让我和母亲都感到忧愁。

逐渐西斜的太阳将余光照进堂屋,把对坐着的我、父亲、母亲三人的影子拉成一条条交错的黑色皮带,母亲拍拍衣袖站起身说麦子该翻了,便拿起身旁的耙子,与那顶编织草帽往晒坝的方向走去,父亲也起身,说他要去鱼塘抓条鱼,给我做拿手的酸菜鱼,这时,堂屋便只剩下我一人了。

我施施然走出堂屋,站在门口往斜阳的方向伸了个懒腰,许久,我都没有像现在这般轻松了,抬头望着门口的那棵布满皱纹的黄桷树,它那熙熙攘攘的枯叶与天空中的火烧云融为一体,树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种下的,二十多年过去,它虽拥有了庞大身躯,但却尽显沧桑。

我从包里掏出一支香烟点燃,烟就放于我两指之间,我吐气,一个白色的烟圈袅袅上升,白色烟圈先遇枯叶再遇夕阳,逐渐,那烟圈变成了暖黄色,又变成了赤红色,白色烟圈再往上走,也如那枯叶一样,竟与那火烧云融为一体。

蓦然,透过云层我好似又看到了王余英,她依旧是中午那件格子衣服,我朦胧地看到她就站火烧云背后,背篓里金灿灿的麦子还在随风起舞着,她撩起衣角揩脸颊的汗水微笑着看向我,夕阳落的很快,天色暗去,王余英也越来越模糊,隐约,我看到她背篼的麦穗中央冒出一群淌着涎水的大头恶魔。

                                    4

那年,自从我们得知王余英生下恶魔后,也就结束了每天去徐叔家听故事的任务,而得到重视的情报员阿辉明显比以前更加卖力,不久,他再次气喘吁吁向我们带来了第二个秘密。

我们围坐在阿辉面前,阿辉瞪大了眼睛,露出极度狰狞的面孔,他告诉了我们一个学名:“大头恶魔”,我看到朋友们都紧皱眉头发出叹息,似乎他们从一开始便知晓了事情的不简单,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大头恶魔”这个名词,我曾在某一部外国电影里面就听过。

阿辉跟我们讲王余英所生下的恶魔便是大头恶魔,脑袋大,会吃人,而那短手短脚是为以后进化成可以飞上天的蝙蝠翅膀而准备的,所以我们又给自己增加了“保卫村子”的任务。

保卫村子是光荣的,做一个英雄也是光荣的,但我们把两件事连起来却成了一件可耻的事情,我们用着从英雄徐叔那里学来的知识来对付徐叔。

每天午饭后,我们就像蠕动的毛虫般趴到徐叔院子对面的那座山上,在那里,我们能监视到院子里的一切,王余英背起大头恶魔,王余英放下大头恶魔,王余英打了大头恶魔。

有时,看见大头恶魔,一些骁勇的孩子会兴致高昂地冲着院子大喊“大头恶魔,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此时,如果徐叔在家,则是拧着扁担冲出来,如果院中只王余英,她便只能转身用身体挡住大头恶魔,有几次我隐约看到,王余英转身的瞬间,她的身体在抽搐,我想她一定是在哭泣。

再后来,连续几个月,我们都没能在院子里见到王余英与她的大头恶魔,失去生活乐趣的我们将闷气对准阿辉,委屈的阿辉说他一定会带来第三个秘密。

果然阿辉不负众望,带来他关于王余英的最后一个密码,阿辉说王余英又生了,而且这次是两个恶魔,他骄矜着用电视里学来的洋人语气说道:“这里将受到恶魔气息感染,我亲爱的先生们,以后都避开此处吧”。而我清楚地记得,这句话也是出自我看过的那部电影。

从那天起,我们换了其他任务,王余英与她的大头恶魔也就再也没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了。

                                    5

王余英与她的大头恶魔让我再次悸动,可我不知为何,从中午麦田与她相遇起,脑海中便一直回忆起这些往事,我想,大概是进入社会后,遇见太多苦难之人,心生怜悯,当然也可能是我与她同是那怜悯之人,奔波于社会,努力却又不尽如人意。

晚饭时,父亲的脸色比起中午好上了许多,他胆怯地往酒杯中倒上一两白酒,琢磨片刻后又将一大半倒回酒瓶,然后拿着仅存的白酒恳求从厨房出来的母亲。

“今天高兴,我陪儿子喝一点”。

母亲没有拒绝父亲,父亲紧绷的脸瞬间放松,连忙叫我把酒倒上。

酒喝到一半,我同父亲讲,回来时在麦田碰见了王余英,父亲抿上一口酒,问我有没有向她问好,父亲会这样问,是因为十多年前,王余英算是救过我半条命的人。

那日,我在山上放羊,骤然,旁边的油菜花地传来一阵窸窣声,伴随着窸窣声,三条野狗陡然冲出,堵住了我的去路,野狗轮番向我号叫着,无助的我只能拽着那根牵羊绳涕泗横流地大声呼喊救命,但我喊的越大声,眼前的野狗却越兴奋,眼看按捺不住的野狗就要冲上来,这时,一个锄头突然出现在我面前,锄头旁正是王余英与她背在背篓里的恶魔孩子。

此刻,看到锄头的野狗失去了些许斗气,但我却面临艰难选择,与野狗决斗,或躲恶魔脚下,须臾,我还是选择了后者,我躲到王余英身后紧紧拽住她的衣服。

我擦干眼泪,微微抬头,那大头恶魔便映入我的眼中,他竟真如阿辉说的一样,长着大大的脑袋,短手短脚,我想,这四肢肯定马上要进化成蝙蝠翅膀了,陡然,大头恶魔咧开淌着涎水的嘴看向我,瞬间,我感到全身毛骨悚然,我骇怕见到他那尖锐的牙齿,便立即低下头,胆颤地不再看他。

不久,王余英击退野狗,送我回了家,离开时,我躲在母亲身后再次偷窥王余英背上的大头恶魔,他依旧还是淌着涎水漏出那可怕的笑容,可我找寻许久,却一直未找到那对尖尖的牙齿,此刻,我在想,他真的是恶魔吗?

对于王余英背上的孩子到底是不是恶魔这个问题后来我还是得到了正确答案,我询问生物老师,老师告诉我,这是基因问题,王余英与徐叔的孩子生下来天生残疾,而头大四肢小罹患的是一种名叫软骨症的疾病。

父亲看着一旁木然的我,问我怎么了,我回神轻轻一笑说没事。眼前的父亲让我再次想到了那位昔日的英雄,徐叔,他现在应该也如我父亲这般半头白发,满脸褶皱了吧,或许比我父亲还显得苍老。

我问父亲,徐叔近来还好吗,父亲喟然长叹,将杯中那本就不多的酒一口喝光。

父亲告诉我徐叔如今常年在外务工,一年在家的时间就那么几天,为这支离破碎的家也是讨尽苦头。母亲也叹气起来,她说王余英还是她给介绍过来的,没承想好心却办成了坏事,心软的母亲说着眼角挂起两滴眼泪,她嘱托我以后在大城市有了出息一定要回来帮帮他们。

我没有回答母亲,可能是我觉得我这辈子都不会有出息,也可能是我对大头恶魔还存在阴影。

                                  6

吃完晚饭,我与父亲转到晒坝歇凉,我躺在长凳上望着夜空中数不尽的星星,有的若隐若现,有的璀璨耀眼,古人曾说,每死人一个人,天上便会多一颗星星,我在想,是否那些暗淡的星星都是经历了苦难的人,所以才会失去光泽。

那夜,父亲摇晃着蒲扇又跟我讲了许多阿辉也不知道的秘密。

父亲说王余英生老二、老三那天,他也在现场,他与徐叔一同站在产房门外,焦急地等待着。不久,护士从产房走出,徐叔凝视着护士,护士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摇头,徐叔脸上的笑容散去,他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产房,他看着眼前两个畸形孩子,悲恸欲绝,接过孩子的双手不停颤抖,无声的眼泪一点点挤出这个坚强男人的眼眶。

王余英醒来,徐叔看着眼前奄奄一息的妻子,他不敢告诉她实情,抽搐着嘴唇哽咽着说她生了两个大胖小子,但王余英看到徐叔那红润的眼眶以及那扭曲的微笑,就早已猜到了结果,她翻身背对徐叔,抱着枕头低声抽泣。

父亲说,自从王余英生下了三个残疾后,人们就疏远他们,不愿和他们待在一起,仿佛就像残疾的不是他们的孩子,而是他们自己。

父亲说,他永远记得那天徐叔喝醉酒后拉着他衣袖的一角,涕泗横流地问他,为什么上天要这样无情地捉弄他徐强,他只是想要一个健康的孩子传宗接代而已。

父亲不再说话,只是喟然长叹,银白色的月光将他的忧愁映射得一清二楚,徐叔曾是父亲昔日的好友,如果父亲此时没有生病,大概也会点上一支廉价香烟。

“他们应该去医院做个检查”我向父亲说道。

“后来他们也去了,医生说是他们的遗传基因导致了孩子生下来残疾,如果还想要孩子,可以尝试做试管婴儿。”父亲说。

“你该劝劝他们”

“我劝了,我劝他们先去求个佛”

“你也敢说”

“他们执意要嘛”

“那最后这个孩子还好吗”

“你徐叔四处借钱做了试管婴儿,终于,试管婴儿得来的孩子不再是大头孩子,可命运多舛,头段时间又听说那老四罹患多动症,但不管如何,这病总有的治”。

“为什么非要呢”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可能是他们活着的意义吧。”

“意义?”我陷入沉思。

这意义真的值吗?人生很多事情又真的有意义吗?就如我的人生,小时候,总梦想去大城市工作、结婚、安家,那应该就是我人生的意义,可后来在我的意义马上要实现时,我又发现为之失去太多,失去了那曾快乐的自己,失去了那有尊严的自己,失去了那健康的自己,所以,我人生的意义又值得吗?

                                  7

月光照耀下,我沉入了梦乡。梦里,阳光璀璨,我徜徉在一大片金灿灿的麦田中,正当我欣喜之余,我再次看到了王余英,她依旧是那件红色格子衣服,依旧是背着满满一背篓金色麦穗。

陡然,三条野狗从麦田里冲出,吓得王余英一哆嗦,这一吓,麦穗撑破了捆绑的绳子,全都跳了出来,我走过去,拾起落下的麦穗,护送王余英回了家。

王余英家还是以前的模样,唯一变化的是堂屋那曾听故事的地方多了三张床,每张床上都躺着一个孩子,大大的脑袋,还有那马上就要进化成蝙蝠翅膀的手脚,他们圆睁着眼看向我,脸上露出让人寒颤的微笑,嘴里流着黏稠的涎水,这一切都使我感到极度不安,如同千万颗针在扎我的身体。

王余英递给我一瓶水说道:“谢谢你,三多”。

我接过水,王余英紧接着问我:“听说你去大城市工作了呀”。

“嗯,北京”我回答她。

“你真的是有出息”

我没再说话。

王余英走近她的三个孩子,她挨个指着向我介绍“这个脑袋最大的是徐大娃,这个有翅膀的是徐二娃,这个尖牙齿的是徐三娃”。

介绍完后,王余英又突然陷入阴郁,恍然若失地说道:“要是他们没得病的话这会儿也应该也像你一样有出息,到大城市去挣钱养家了”。

我看到了王余英说这句话时眼中挂起点点泪光,我想,这可能是为儿子悲伤的泪光,也可能是对我羡慕的泪光。

“值吗?”我抬头看着王余英,在自己梦中我可以有恃无恐地说出这句话,王余英愣怔地看着我,房间陷入了一阵安静。

倏忽,堂屋的门徐徐推开,从外射进来一缕缕耀眼的光芒,光芒正中,一个没有大头,也没有蝙蝠翅膀和尖牙齿的小男孩隐约出现,小男孩有着线条柔和的脸庞,脸庞上镶嵌两颗清澈的双眼,他微笑着,漏出与王余英年轻时一样如花蕾似的酒靥。

小男孩礼貌地对我喊道:“三多哥哥好”。随着他那清脆的声音,堂屋门的全然打开,耀眼的光芒逐渐消去,我、王余英、小男孩又都全部出现在了起初的那片麦田中。

小男孩欣喜地在麦田里欢呼着“麦子熟了,麦子熟了”,王余英站在他旁边,她翕动着嘴唇在向我说着什么,我没听她说的内容,我感觉她和小男孩在慢慢离我远去,直到再也看不见。

我确信我是被父亲回荡在我耳边的声音振醒的,醒来的我看着这骤变的天空,已没了星星与月亮。

父亲朝睡眼朦胧的我喊道:“麦子收了,要下暴雨了。”

我回父亲“不应该是麦子熟了吗?”

父亲不惑。

我站起身,愣怔地看着空洞的黑夜,我还在试图回想梦中王余英最后说的那句话,那句话好像与麦子有关,又好像与人有关。

                                    8

次日,父亲的检查结果出来了,各项指标正常,没什么大碍,我看着屋外那一片金灿灿的麦子,一阵微风拂过,金色麦穗全部往同一个方向倾斜着,像是一个路标箭头,我打开手机地图,惊讶地发现,那箭头所指的方向正是北京的方向。

相关文章

  • 《麦子,麦子熟了》

    Better 2016年4月6日 11:12 一个人住的第三年。 “谁在倒水,是谁倒水了?你...

  • 麦子熟了

    麦子收割季 每年六一前后,都是老家收麦子的时候。布谷鸟的叫声响彻房前屋后,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在田间地头,磨好的镰刀...

  • 麦子熟了

    早上去上班,出城就发现道路两旁铺上了麦子,竟丝毫没有小麦占路的牢骚,金黄的一片片反而让我倍感亲切,不由得回...

  • 麦子熟了

    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时间过得真快… 依稀记得儿时,每年六一刚过不几天,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就开始忙活起来了,磨镰的磨...

  • 麦子熟了

    又到了一年关中地区收割小麦的时节了,小麦收获以后磨成面粉,制作成各种面食,便是人们一年四季的主食。 虽然小麦在关中...

  • 麦子熟了

    麦子 褪去青涩的岁月 在风雨中摇曳 五月的太阳照在麦田 荏现秋天的金色 布谷鸟歌唱麦子熟了 父亲的背弯成镰刀弧度 ...

  • 麦子熟了

    晚上刚端上一碗面,牛哥发来老家麦田的视频,醒起今天是芒种了,有芒的麦子熟了,该收割了种玉米了,所以芒种也可以理解为...

  • 麦子熟了

    麦子成熟的季节, 田间一片阳光。 在泥土中播下的希望, 只为等待今天的金黄。 轰鸣的收割机, 替代了旧时的镰刀。 ...

  • 麦子熟了

    今天和老表微信聊天时,他说过几天要回来。我问道:"是回来收麦吧?",他回道"早收了"。我迟疑了一下,略有惊讶。今年...

  • 麦子熟了

    小麦在日比一日升高的气温中,在布谷鸟的叫声中,在风的抚弄中,在五月榴火的催逼中由绿变黄了。黄的像金子,像枝头的杏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麦子熟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giu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