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践行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深度工作》(三)

践行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深度工作》(三)

作者: 夏语冰666 | 来源:发表于2020-12-06 19:07 被阅读0次

如何践行深度工作,需遵循4个准则,即工作要深入、拥抱无聊克服分心、远离社交媒体、摒弃肤浅。

昨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前两个准则,今天继续关于“远离社交媒体”、“摒弃肤浅”的分享——

准则三:远离社交媒体

——任何益处法——

这是本书的作者所创新的概念,什么意思呢?

大家说,不能一味的排除社交媒体,因为它毕竟还是有作用的。

比如,它可以卖东西,可以用来救人,可以将走失的小孩带回家等等。它有好处,应该拥抱社交媒体。

这就是“任何益处法”,只要有一点点的益处,就忽略了它所带来的所有负面结果,不管不顾的扑上去。

很多人不愿意做深度思考,听起来有好处,然后就去做了。“任何益处法”会导致我们精疲力竭,注意力散乱。

关键少数法则,即“二八法则”。人生中,创造80%价值的,其实只来自于20%的努力。公司中,创造80%价值的,也只是20%的突破。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将注意力放在那些,能够带来关键性突破的少数事情上,而不是全面地花费精力。

——8:16小时——

一天24小时,有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工作的8小时。那如何看待剩余的16个小时呢?

上班族一早元气满满地去上班,然后晚上疲惫不堪地下班。有的人就会挥霍这16个小时,除了留出一点时间睡觉,甚至很多人都不舍得睡,一直耗着,不停地刷短视频和追剧。

为什么呢?因为在心里,已经将这16个小时当作了赠品,也就是终于完成了重要的工作,那剩下的就是玩的时间了。

作者说,除了8小时之外,剩余的16个小时,应该将其视作一天当中的一天。

大脑的运作机制和肌肉的是不一样的。大脑想了8个小时这样的问题,换个新的角度去想8个小时那样的问题,根本就不累。

反过来,如果一天之中产生了新知,第二天会生活得更加愉快和轻松。

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给自己留出2-3小时来进行深度思考呢?

人和人的差别,从来都不在工作的8小时之内,而是工作之余的16个小时。

准则四:摒弃肤浅

一家美国硅谷的互联网公司,突然宣布说:我们改成四天工作制。硅谷其他的公司就特别恼火,这让我们的员工怎么办?这位老板说,四天工作制,但工作量没变。

你知道最后的结果吗?

员工们为了在4天中完成原有的工作量,他们的效率全部提升了,曾经浪费在聊天和无聊会议的时间都大幅减少,因为大家很快就能进入到深度工作的状态中。

谷歌说,一周5天中,有一天必须得做跟工作无关的事,这样才能够保持不断创新。

那是不是可以偷懒呢?当然不。

因为工作量不变,但时间缩减为4天,效率整体提升,也给了员工更多的自由时间。

再有,不要无休止连轴转地工作,真的需要给自己一些放空的时间,学习的时间,充电的时间,去空下来深入思考。

以上就是四个准则:工作要深入,拥抱无聊,远离社交媒体,摒弃肤浅。

最后总结一下,为什么深度工作执行起来那么困难呢?

核心在于,深度工作所对抗的是内心中向下走的动力。

因为我们天性喜欢休息,喜欢取悦他人,喜欢获得存在感。这些都能够很方便地通过互联网的连接,让我们达到暂时麻醉且愉悦的感觉。

熵是混乱度的度量单位,实际上,越是轻松的方向,越是熵增的方向。反熵增,永远是最难的。

但是,反熵增又是我们生命的一个重要特征。光合作用就是将二氧化碳和水放在一起,然后产生氧气,让混乱变为有序。

所以,如果希望我们的生命能够反熵增,变得更加有效率和年轻化,而不是任由其松懈和混乱下去,真的非常有必要去认真思考深度工作这件事情。

还记得“未来3种越来越贵的人”吗?愿我们都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因为,未来属于能够约束自己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践行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深度工作》(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fa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