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每天写1000字主编课堂
一本值得每个人珍藏的书

一本值得每个人珍藏的书

作者: 黑白镜 | 来源:发表于2016-10-01 12:35 被阅读0次

    这是一本揭示人性的书,1943年,亚伯拉罕·马斯洛就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一理论的影响遍及全球,轰动整个心理学界,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流派——人本主义流派,在他的论述中并未提供严格意义上的生理和心理实证研究证明。而马修·利伯曼的这本书另辟蹊径,基于脑区分布和功能的研究,从社会认知神经学角度揭示了爱与归属感需求,同时提供了如何运用人的社会属性,积极地训练“社会脑”,提高个人的生命质量,提升个人及社会的幸福感。

    《社交天性》 马修·利伯曼

    本书回答了五个主要问题:

    第一,为何分离会让人觉得痛?绝大多数人会形容痛的时候,会表示“心痛”,丧失感确实容易引起人生理上关于疼痛的感觉。书中提到大脑有关于感受痛苦的背侧前扣带皮层,当有痛苦体验时,这片脑区会变得活跃起来。所有的情绪来源都与两个部分有关,分别是检测冲突和检测错误,发展良好的依恋感能够让人产生类似于吗啡的天然止痛片,也就是能够减少疼痛。

    第二,为何人类助人会觉得快乐?人们在进行更多亲社会行为,比如广施善缘时,会获得更多的好处,诸如收到他人喜爱,感受到他人的尊重,会被社会认可等等。这与白岩松在《白说》一书中提出的观点类似:无私往往是最大的自私。通过神经学的研究发现,一种神经肽——催产素能够让人更加具有同理心,选择热情慷慨地去帮助他人渡过难关。

    第三,为什么我们能够理解别人?近10年来对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十分热门,因为他是有效建立模仿的关键因素。关注到自闭症这一特殊群体,有“破镜假设”认为,自闭症的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破碎”,导致儿童无法建立有效模仿。所谓镜像系统就是帮助人们理解人的动作行为,而心智系统是解释人类的想法,即动机、意图、愿望、目的等等。人并草木,而情感的理解也至关重要,让人产生共情的需要三种心理过程同时参与:心智解读、情感共鸣以及移情动机激发。三个心理过程的协调作用,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他人。

    第四,为何我们容易被影响?作者认为人天生就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在西方,顺从似乎是一种被人看不起的习惯:而在东方,同样的行为被称作为是“和谐”,是成功的群体生活不可或缺的。在每个人都追求个性的今天,无时不刻都在被他人影响,以及影响着他人,开启其中的钥匙就是寻求自我控制。

    第五,如何自控?自我控制涉及到三个部分:运动自我控制、认知自我控制和观点采择。运动自我控制,即克制自己的行为。认知自我控制,即如何理性思考,拒绝错误的认知偏好。观点采择,即如何做出观点的抉择,这部分有一个错误共识效应,也就是如果你自己不愿意这么做,那么你会假设大多数人都会决绝这么做的倾向。同时也提出了三种方式:抑制、重新评估和情绪标签化。也提出自我控制最大的受益者不是自己,而是他人。只要存在被判断、被评价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强化我们遵守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倾向。(此观点存在一定疑问,旁观者在场时,人们会选择更少的尊从社会规范


    并且,在书中他结合实证研究,针对于组织和教育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企业最佳激励手段并非金钱,而是社会连接。

    提高员工的地位、被他人认可和公平能够提高绩效。以一种人文情怀去关心、尊重和重视员工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与传统意义上的领导者不同,具有较高社交能力的领导者往往更加出色,这样的领导者往往能够打造一个个体对于群体的认同感和依恋感。

    学校塑造一个社会脑,学生才能高效学习。

    关注与学生的需求,尤其是爱与归属感的需求,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提供学习成绩。学生应该抱以“为教而学”的目的进行学习,才能够更为高效的学习与记忆,原因是通过社会连接,学生会更加容易地进行编码,储存在大脑中。因此,学校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大脑的训练,而非传统个知识的灌输。

    预言本书会颠覆对人类关系的看法,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组织,从组织到社会,都能够从本书中受到启发,从而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

    (本书观点促进了对于自我和他人的理解,是近期阅读中难得的好书,5星推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本值得每个人珍藏的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vr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