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天下简书文选墨海
藏于佛经,隐于山林,大名鼎鼎的“诗佛”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悲苦人

藏于佛经,隐于山林,大名鼎鼎的“诗佛”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悲苦人

作者: 文史迷途 | 来源:发表于2024-04-02 08:34 被阅读0次

原创(已在其他平台发布)

五、知音世所稀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春,因唐玄宗泰山封禅而大赦天下,王维终于得以回到长安。再回长安,王维的心情已不可同日而语,他小心翼翼的避开了朝堂,避开了繁华喧嚣,也避开了可能随时降临的祸患。他对此前无端被连累的灾厄,依然心有余悸。

为了更深的研习佛法,他日日去往大荐福寺,跟寺中主持道光禅师研习佛道。有段时间,他干脆住在寺里,潜心问佛,他此时虽然才32岁,但已收敛了飞扬的意气,收起了功名的雄心,把自己渐渐溶解在古佛灯影里。

在这段时间里,他还得到了一位知己。

这位知己和他一样豁达开朗,心地平和,尤其对山水田园的挚爱,对功名利禄的淡漠,和他无不契合,以至于王维认为这是上天送给他最好的礼物。

虽然他们还不知道彼此将一同成为大唐山水田园诗开宗立派的人物,顶起大唐山水田园诗的半壁江山,开创一个属于山水田园诗的新时代。他们的相逢,自然是大唐文化史上的盛会。

这个人就是孟浩然!

虽然孟浩然长王维12岁。但相同的志趣,契合的灵魂,很快使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为了帮助孟浩然入仕,王维在长安城为孟浩然大力宣扬,同时频频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友。

王维的画在长安早已声名远播,但长安城里的王公贵族想求王维的一副画却难如登天。因为王维从不刻意给别人作画。但对孟浩然,王维却破例为其画像,而且一画就是3副。羡煞了长安城里的人。

但离别的日子很快来临了,孟浩然被皇帝赶出京城,放归襄阳。(其原因众说纷纭,无从考究)。

虽然是春天,王维的心中依然泛起阵阵寒意。天阔水长,两人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平时才思泉涌的他,竟然找不到安慰好友的话语。只有用南国物产丰美,父母盼儿归去来慰籍好友。

万里春应尽,

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

郧国稻苗秀,

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

遥识老莱衣

              ———送友人南归

两位知己此后没有再能相见,南北的山高水长永远阻隔了他们,但他们的友情并没有因此而淡去,两人书信不断,南来北往的鸿雁一直连接着他们的灵魂。

几年后孟浩然去世,王维悲痛欲绝,写下《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

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至,

江山空掣舟。

他远赴江南,为挚友作像于郢州刺史亭,并题曰“浩然亭”,后人改为“孟”亭。

在而当时的长安,友人即将离去,王维怅然若失。每一次亲人固有的离别,对依恋旧情、心灵脆弱的王维来说,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一次灵魂的重创。

但挚友虽然离去,但他们两人的灵魂已不可分割,历史和文学将他们永远契合在一起。由于他们在山水田园诗上的杰出成就,世人视他们为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合称“王孟”。山水田园诗派也被称为“王孟诗派”。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小隐于山林,大隐于闹市

    身处闹市,的确要比在幽静的乡村更难达到心灵平静的状态。换个环境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那么学会闹中取静就需要个人的修...

  • 心有山海,藏于无常;眼有星辰,隐于山林

    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客人曾感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相较于广阔的天地无限...

  • 四月初夏,你是来人间治愈的么

    隐于山间,时到人前。心有美梦,卖花千年。 隐于闹市,时藏山林,心有湖海,灵性未染。 曾觉冬天太过漫长,如果命运刚好...

  • 心有山海藏于俗常,眼有星辰隐于山林

    所谓人生的精彩,不过是微笑的烟火和期待,市井长巷,聚拢起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每个人心中都有炽热的梦与远方,...

  • 七律.答“诗有何用?”(新韵八寒)

    我言诗里隐佛仙, 仙在苍茫云海天。 佛遣化身千万亿 藏于花月有形间。 送愁减虑澄心境, 唤雨呼晴壮梦田。 尘世既多...

  • 湖的城

    济南因泉而立,傍湖而生。 济南是泉的城,济南更是湖的城。 泉隐于市井,藏于山林。 在高处是看不见泉的,只有漫步市井...

  • 第27画:山居

    匿于山林,隐于人海。 愿这个世界,与你和平共处。

  • 藏隐于汉(前言)

    公园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建元。 登基称帝的刘彻此时才16岁,大汉帝国真正的权力仍然掌...

  •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等。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

  • 隐于文字背后的深情

    文/冯颖莹(简书用名:月染溪) 一.留白:为有暗香来 还记得我高中时候看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虽然文章不长,但令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藏于佛经,隐于山林,大名鼎鼎的“诗佛”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悲苦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fp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