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习了金玲老师和高洋老师带来的两节《水浒传》名著阅读推广课,巧妙的教学设计、师生间良好的文本交流互动令人折服。感叹之余,不禁好奇他们名著阅读是如何推广得这么好的,同时也不断的回想自己引领学生的名著阅读的做法,正当感受着其中的有心无力之时,金洋老师的微讲座给了我明确的认识:她提到整本书的阅读推广四点做法即“理顺几个框架”、“训练几种方法”、“精读经典细节”、“探究一些专题”。这也不禁想到语文新课标的六个学习任务群,我还在摸索着落实基础型和发展型任务,人家已在拓展型任务群带着学生进行高阶阅读思辨。
为何差距这么大?
是不是我的名著导读课缺乏阅读的期待?!以前不是告诉学生本期必看这本书或总是告诉学生们这本书不错,内容生动有趣,你们要去读一读。这样不仅没有激发学生对阅读这本书的期待,还让他们被动地去阅读,为完成阅读笔记而阅读。
是不是少了阅读规划?!
阅读课上也只有一个指令:今天开始读/继续阅读《XXXX》书,每天一章。不管章节长短,也不顾内容进展,结果学生压根无整本阅读的意识,徒有阅读之行,无阅读之效。设计阅读进度条,实行阅读评价量表?如此是否可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保持紧迫感,有序推进呢。
与此同时,今天的学习更让我坚信只有我们老师做学生阅读的同行者,才能评出让学生信服的高质量的语言,达到共情之效。我们老师应有大语文的高瞻之见,方可落实语文新课标,育其学科素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