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喊我回家,说是奶奶走了。
许久未归,奶奶没等我。
时隔数月,我依旧能够感受到那时漫天的悲伤情绪。
尤其是父亲,脸上皱纹加深,体态变得佝偻,悲痛像刻刀一样留下痕迹。
记得以前看过的一句话,我们所有主观上的感受到的情绪,都可以转瞬即逝。而至亲带来的感受是真实持久的变化,甚至可以真实反映到自己的身体上,并且伴随余生。
辗转反侧。父亲从此没了母亲。而我,眼睁睁看着父亲的改变,不知所措。
![](https://img.haomeiwen.com/i5697611/8a3ca03cf08632cf.jpg)
这世上,能让我们失去父母的,其实不仅仅有死亡。
我们在成年之后都不可避免的会与父母产生分歧。每当父母在出现在你没有准备的时候,或多或少你会感觉到烦躁。比如你在接待客户,此时母亲打来电话抱怨你不回家。一旦父母与你的这种烦躁产生对抗的表现,你将会以更加激烈的情绪回应。
常见的,比较激烈的冲突场景,就是逼婚。
我有一个校友,被父亲逼到没有办法,酒醉之后竟然喊着“今年就是找一头母猪也得把婚结了!”我开玩笑问:“母猪的爸妈也逼它结婚?”
然而我的另一位同学,则大方承认,自己是个不婚主义者。父母越是逼婚,自己则越是不会结婚。最终,同学在北京五年不回家,没有女朋友,压力大到性冷淡,孤独至轻微抑郁。其实并非子女真的愿意孤独终老,而是与其接受父母的婚姻枷锁将就一生,不如孤独终老。
大概,“逼婚”是父母与子女之间难以解开的死结。我自己本人则与那位性冷淡的同学更加相似。将出逃付诸于行动,并且对父母的愧疚压到自己无法抬头,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与一部分能力。最终陷入一种死循环当中,父母与我的交流最终只剩对抗。
![](https://img.haomeiwen.com/i5697611/f8fe62d1125ed545.jpg)
我们似乎与父母难以再回归亲密。两代人之间的对抗是真实性的,情绪最终会演化成更加深层次的态度问题。然而,真正让我们深受困扰的,是自己在与父母争吵之后难以平复的怨恨和愧疚。为什么父母要这样逼迫我?为什么父母要搬出“不孝”的罪名放在我头上?至于最初引发战争的事件,最后反而显得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我们无法感受,父母在被自己的子女对抗之后的内心活动。对于“痛心疾首”这类的猜测,让我们更加内疚。
事实上,并不是只有我们的行为会被父母限制。同样的,父母也时常受到我们的限制。你不同意父母花积蓄去购买噱头十足的保健品;你会对父母打麻将跳广场舞的日常不屑一顾;带着父母逛街你也会嫌弃父母穿着过时;也有一部分独身老人在重新选择伴侣时,子女似乎更想掌握决定权。
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父母在对成年子女的行为作出否定意见时,通常都是委婉的,只有在爆发冲突时才直接表达。但子女对父母的负面情绪,会直接呈现在脸上。在你责怪父母对自己指手画脚的同时,你似乎并不关心自的行为对父母造成了哪种程度的伤害。
![](https://img.haomeiwen.com/i5697611/c3213eba1440dd4d.jpg)
父母与我们最天然的联系,是他们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并认识这个世界,直到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如何生存。所以,即使是在我们成年之后,父母依旧是最特别的存在。
回想一下,幼年之时自己最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的怀抱,父母的夸赞,父母的保护。在成年之后,我们的渴望便升级成为父母对自己的认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也恰恰是这一点,甚至认为父母应该无条件的认可我们,同意并支持我们的任何决定。
引用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话,都是第一次做人,凭什么别人要迁就你?我们没有前世做人的经验,每一个下一秒都是全新的体验。在这一点上,两代人都是平等的。
与父母和解,并不是一方完全服从于另一方。在具体的事件上,不要以强硬的态度去证明自己比父母更正确,那样会打击到父母的自尊心,使对方产生对抗心理。
你不希望父母去购买虚假的保健品,那就试着让父母理解,你是如何得知这些保健品毫无用处的。父母逼着你去结婚,如果你不愿意,那就坦白自己的婚姻观,坦白自己现在没有办法结婚的原因。即使没有办法达成和解,也要让父母了解到你真正的想法,从而寻求更加稳妥的解决办法。
与父母的相处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即使没有办法相互接纳,也要有耐心地去包容父母。
![](https://img.haomeiwen.com/i5697611/116e4ddf53f19794.jpg)
用大白话讲,就是请你千万不要认为,你能一直理所当然的享受着与父母的关系。
我和父亲最终是形同陌路了的。
18岁之前,我让自己的姐姐压得无法抬头。不论我如何努力,不论成绩多好,父亲几乎从未正眼看我。不仅如此,父亲在我和姐姐之间,永远无条件相信姐姐。
最终,我和父亲的矛盾在爷爷的葬礼上爆发。那时我将自己的悼辞拿给父亲看,父亲却扔回来,说“发给你姐看能不能念。”我18岁了,给自己亲爷爷的悼辞,却被命令让一个连葬礼现场都不在的人评判决定?!亲爹啊!我也是您亲闺女!
至此,我对父亲怨恨到了极点。
在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之间的8年里,我沉浸在那种自以为是的“抛弃感”中无法自拔。旷日持久的颓废,几乎充斥在我人生最好的年华里。8年啊,18岁到26岁。父母越是想要靠近我,我便越是逃离,以几乎接近毁灭的方式回敬他们。放弃毕业证,一门心思要嫁人渣等等行为,我摧毁了一个父亲的所有耐心。当父亲说,自己已经下定决心不再认我时,我竟然荒唐地认为,他只是想让我低下高昂的头去认错。
直到在奶奶的葬礼上,我看见父亲点眼泪,那一瞬间忽然明白我自己究竟有多荒唐。
8年前爷爷去世,对于父亲来说,那是他的父亲与他生离死别!那时候,父亲并不是不理会我花费心血完成的悼辞,而是他已然无法承受更多的悲痛。他在不动声色中中操持着葬礼,声声泣泪,步步滴血。我却自顾自,坚持认为自己的父亲瞧不起自己。
而我真正试图和父亲道歉时,却看见横亘在我和至亲之间的鸿沟,已然深不可测。母亲说,那个时候如果不是得知我有深度抑郁症,父亲真的会选择放弃我。
如果我在爷爷的葬礼后,能哭着和父亲交流自己真正的委屈与误解,发泄一番,兴许后来的一切就都会改变。或者,如果父亲能在我面前稍微表达一下自己的脆弱,我便不会与父亲几近决裂。可我们都坚持着自己作为成年人那无谓的固执,将好好的亲情毁得体无完肤。
后来我就在想,我们在成年之后必然会遇到种种,人生毕竟无常。父亲的叹息声对于我来说,曾经是犹如“泰山压顶”一般的存在。有的人会遇到更加悲惨的境遇,就像电视剧《欢乐颂》里樊胜美的双亲,现实中也不乏卖子求财的禽兽父母。
如今我所强调的和解,并非愚孝。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有最基本的是非观。父母过于强势,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存在价值,不被压迫。而如果是自己功成名就,也切莫认为自己强过父母多少,高高在上。
我辈皆是凡夫俗子。如若在祈福时,愿求父母健康长寿,家庭和睦幸福,就请对父母多些耐心与理解。人生的失去不仅有生离死别,更加悲剧的是形同陌路。人人都在讲珍惜眼前人,或许我们也应该多花些心思珍惜父母。
如果你现在也是为人父母,或许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