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家万物生灵婚姻育儿
孩子兴奋时有攻击行为,有何良策

孩子兴奋时有攻击行为,有何良策

作者: 山雨open爸 | 来源:发表于2017-05-04 12:04 被阅读0次

    对于妈妈来说,儿子活泼却不可爱,因为孩子兴奋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攻击动作,突然冲过来抱着你就往鼻子上咬一口(当然唧唧吧吧亲你的时候更多),或者在你身后扯你头发,把你放倒,或者试图爬到你身上来。

    孩子他妈基本上很纠结,一是感觉被打扰,二是身体受到伤害,愤怒感爆表。理智又告诉他不能打骂孩子(这点值得鼓励),可又不知道怎么做,郁闷得说有时想自己把头发扯掉算了,反正遇上了就只有大喊大叫,也就记住了我要求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信息,“真的好痛呐,我生气了,我不喜欢被人扯头发”,然而表述无效。呜呜呜。。。

    〝我信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效果的确不那么明显,因为它缺少指导性,年幼的孩子不需要你告诉他什么不可以做,而是你告诉他可以做什么。所以正面管教的我信息表述强调解决方案,也就是在“我不喜欢”后面加上“我希望”。

    妈妈表达愤怒后,孩子行为没有改变,她选择了离开,坐在离不远的沙发上,这是“积极暂停”的应用,(赞一个),不对抗,不冲突,做为父母,有时退却离去是非常需要勇气的。

    很自然,儿子盯上我了,在被他啃了两口之后,我对他说:“承宝,我理解你很兴奋,游戏胜利了,是件很值得激动的事,但是我和妈妈不喜欢被人扯头发被人咬,当你兴奋的时候,你可以大声说‘耶,我成功了,我太高兴了’,好不好?”

    儿子当时应该是同意了吧,记不清了,老了,呜

    年幼的孩子,我认为可以提供建议,有一些说法说不要过早过多的给孩子出选择题,选择是需要意志的,是理性的分析后的结果,而6岁前的孩子优先发展右脑,也就是感性的东西,所以不太赞成没事就给孩子选择什么的。这个话题以后再聊。

    回到孩子兴奋的故事,我认为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不当行为是因为缺乏技能指导而产生的,这种现象比较多,像我这个案例,首先你接纳孩子的行为是正常的,虽然不可以接受,但是它是正常的,因为他是缺乏合理的表达方式而造成的,千万不要贴标签说孩子好动啊调皮啊坏啊,这样子。

    后续效果呢,我记得很清楚,儿子玩电脑游戏中,一会又兴奋地向我扑来,我赶忙举手示意,孩子立马刹住身形,说了一句“我胜利喽”。我一瞬间感觉很不平静,这么小的人儿,就懂了,而且做了,我抱住儿子说“谢谢承承,你愿意配合爸爸。”

    这句话现在想来其实没有表述到位,但是当时是那么想的,感觉孩子很懂事。理想中表述应该是“谢谢承承,你能在表达兴奋的同时又不伤害到爸爸,你做到了”

    表达我的感受之余,加上指导性建议,或者说提供解决方案,这是我给妻子的一个示范,她看见了,所以她哦,懂了。

    结果她又说“那孩子要是还不听呢?怎么办,我吼也吼了,表达也表达了,他也不听,怎么办?”

    “从行为的错误目的来分析,你会感觉烦,那是孩子在寻求关注。他在骚扰你,无非是他在邀请你陪他玩。最好的做法是多和孩子一些游戏!”

    “这个我会注意,但是我问的是他不听话的时候怎么办,我又不想一直躲着他,表述也表述了,建议也建议了,那时怎么办?”

    “除了以牙还牙,就只能忍让了吗?记住你是父母。实在想不出办法的时候,你还可以选择行动!笑着抱住他,可以吗。实在生气笑不出来,你也可以一边抱住他,连同他的手一起控制式的抱住他,一边表述你的感受,孩子感受到了力量与情绪,他也就感受到了你的坚定,可能就理解了规则与界限。”

    记住你是父母!但是这是下之策。

    上上策改变环境,与孩子建立联结,蓄满杯子,情感充沛,他不忍伤你;上策指导示范纠正行为;中策表达你的感受,以期孩子反省调整自己的行为;下策是冷却控制,让他感受力量中的规则坚定;下下策是自然是以牙还牙让他尝试一下被伤害的感觉,以期他痛而改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兴奋时有攻击行为,有何良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lq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