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满族人口总数为1068.2万人(2000年)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辛亥革命之后,清廷覆亡。
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
满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

服饰
满族的服饰,男子自头顶后半部留发,束辫垂于脑后,清入关后,强行在全国推广,使之成为清代满、汉、蒙各族的共同发式。女子发式,幼年时期与男孩一样,稍长,在脑后留有一根或两根辫子,结婚时开脸上头,戴钿子。平时,在头顶盘髻,有架子头、两把头等样式。佩戴耳环,有一耳三环的定式。男子的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其中的“箭袖”(满语:哇哈)别具特色,是在窄袖口上接一个半圆形的袖头,形如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挽起,冬季打猎或作战时放下,覆盖手背以御寒,后来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少妇穿宽大的直筒旗袍,天足,着花鞋,有花盆底和船形底等样式。早期,富人多穿麻布衣服,穷人用狍鹿皮为衣。进入辽沈以后,贵族富人穿绸缎,平民则着布衣,服饰也等级化了。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男子所服的坎肩等至今仍有沿用,而女子旗袍历经演变,现已成为我国传统女装的代表。



饮食
满族食品也极富特色,历来有“满点汉菜”之说。最能代表满、汉族饮食文化交融的莫过于“满汉全席”。其菜肴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其中山珍如猴头菌、熊掌、人参、鹿茸等大都是来自东北地区。它是满点与汉菜融合的精品,在清乾隆时期就已成型,流传了二百余年,乾隆间《扬州画舫录》所载,扬州地方的“满汉席”,已有菜点100余道了。日常生活中,满族民间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每逢过节时吃“哎吉格饽”(饺子)。每当阴历除夕,晚饭吃满族独有的风味食品白煮猪肉,炙猪肉及糕点中至今犹存的“萨其玛”等。今天中国北方的饺子、火锅、酸菜、京味糕点等均与满族饮食文化有着渊源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