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与孩子做到更好的分离:
很多妈妈都有同样一个经历,当孩子渐渐长大之后,与孩子之间的分离会越困难。这其中有两个因素来源,一个因素来源于自己,另一个因素来源于孩子。
首先先来看自我的因素:
比如说孩子之前一直都是由自己亲自照顾,突然有一天需要返回职场或是因其它原因要离开孩子一段时间,到分离的时候不是孩子放不下母亲,而是母亲放不下孩子。(因为母亲会有很多的顾虑和担心,比如会担心接替自己照顾孩子的那个人(奶奶 外婆 ……)照顾不好孩子,心理总是会担心 是否按时给孩子吃饭 洗澡 喝水 奶瓶是否消毒了 尿布是否换了…… 其实这些担心和顾虑的根源来自于母亲对自我的太肯定,对其他照管人的和孩子的不信任。不信任其他照管人照顾孩子的能力,也不信任孩子的适应能力。因为不信任,所以母亲在与孩子的分离中会纠结、会担心、会焦虑。
另一个因素来源是孩子:
因为一直以来都是母亲在照顾自己,孩子对母亲有很强的依赖感,也有母亲带给她的安全感。所以,当与母亲第一次分离时,孩子会误认为母亲离开了就不会回来,因为有这样与现实不符的“小认知”,孩子也会感动焦虑和不安。因此她们会用哭闹的行为方式来阻止母亲的离开。
那如何才能做到与孩子更好的分离呢?
1.当自己要离开孩子一段时间时,先打消自身的顾虑与担心,完全的信任接班人(帮忙照顾孩子的人)。(因为你的担心和顾虑会传递给你的接班人和孩子,同样你的信任也会传递给他们)。
2.与孩子约定好回家的时间(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你不是走了,只是出去办事,到了约定的时间就会回来,这样会给孩子带来
安全感,下次你若再离开,哭闹情绪会减少,直到她完全明白这个事件后,会用微笑面对彼此间的短暂分离)
因此,要做到与孩子更好的分离,父母只需做到两个完全信任与一个遵守约定就OK!
两个完全信任:
一个完全信任是要充分信任你的接班人,相信他能代替你照顾好孩子,并给予他鼓励。
一个完全信任是完全信任你的孩子,相信他有适应任何环境的能力,同时把你对他的信任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给你的孩子。
一个约定就是:遵守并执行每一个与孩子的约定,这个约定不管大小、只要约定了,没有很特别的情况,都不能改约,更不能爽约。因为这些小小的约定是建立孩子与父母之间彼此信任的桥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