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景公问政

景公问政

作者: 三千奥义 | 来源:发表于2022-06-24 00:14 被阅读0次

    孔子自二十多岁起,就想入仕逞志,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于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三十岁时,孔子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他向孔子提出了一个问题:“过去秦国国土狭小,地处偏僻,为什么秦穆公却能称霸诸侯,还当上了盟主?”孔子说:“秦国疆域虽小,但志向却很大;虽然位置偏僻,却能善用贤能。秦穆公慧眼识才,从牢狱中提拔了百里奚。不仅如此,秦穆公居然还大胆地让这个坐过牢的外国人来执掌秦国国政。单看这件事,秦穆公的胸襟气魄,即便是统治天下都没有问题。”

    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到了齐国,孔子又和齐景公见面了。而这一次,齐景公则是向孔子“问政”,也就是向他询问如何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八个字基本上涵盖了对整个社会伦理体系的要求,简单说就是:国君有国君的样子,臣子才会有臣子的样子;父亲有父亲的样子,儿子才会有做儿子的样子,要严格彼此的规范界定,不要僭越失其所在,这样国家才能好起来。因为当时鲁齐两国的政权都操纵在卿大夫的手里,君不像君,臣不像臣,所以孔子才这么说。

    齐景公显然不满足于这个答案,又“问政于孔子”,这一次,他希望孔子能给他提供具体的治国方法。孔子说:“政在节财”(为政须尽量减省开支)。当时齐景公生活铺张奢侈,上行下效,骄奢淫逸的风气普遍盛行于齐国卿大夫之间,君臣、父子间伦理道德败坏的局面,也导致了上下之间互相争权夺利,所以孔子才会这么说。这个主张直接针对齐国现状,措施也比较切实可行。景公深以为然,觉得孔子还是很有治国才能的。

    齐景公对孔子说:“寡人不能像鲁国对季平子那样对待夫子,使夫子为上卿,也不忍心让你为下卿。我能给予你介于季氏和孟氏之间的地位。”但过了几天,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我已经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感到岌岌可危,只好仓皇离开齐国,再次回到了鲁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景公问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ur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