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中的世界,充满了诗情画意,到处都是青山绿水。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里,原始的自然生命力得到了极大限度的解放和张扬。这里的人们善良、诚实、守信、爱憎分明、性情豪爽。但在这人性之美中,作者笔下的边城也隐隐透着生命之忧。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沈从文先生是一名无比眷恋自己故土的作家,那他的写作的风格和笔触与他出生的环境必然紧紧联系着。湘西是一个苗汉杂居且半封闭的地方,那里有美丽的自然风景,有异样的民俗风情,有淳朴的人情人事。作者沈从文就是被这样一个富有灵气的地方孕育出来的,在他的笔下,湘西是山清水秀的、是平和恬静的、更是富有活力的。深受湘西文化影响的沈从文在他那朴素而富有地域特色的描绘中,给我们展示了湘西人们对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他们的精神氛围。在他笔下,由于民情的淳朴,身当其事的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就从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摘与轻视。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无处不体现人性之美。
但在这人性之美中,也体现了生命之忧。我常常觉得奇怪,明明作者笔下的山水那么明净美好,为何却总是给人以一种莫名的伤感。后来我才明白,那种伤感,是对命运无能为力的吁叹。翠翠的感情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更不是自主的,翠翠和傩送都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天保的死,他们还是太年轻了,不应该也不能够背负这样承重的东西。翠翠的优柔寡断,使她与爱情一次次失之交臂。边城的人民是善良的、互相尊重的,但在现实冲突中,在金钱与利益的面前,人们显得是那样渺小脆弱,那么不堪一击。作者强调渡船和碾坊的对立,其实是他对现实社会中金钱、利益、权利侵蚀下自然淳朴的民风丧失的痛心。
整本书的走向实质是作者感情的变化,作者将他的对湘西的感情尽数倾注在了这本书中。开放式的结尾,是一种向上、满怀希望的态度。使小说有一层神秘而耐人寻味的色彩,是一种不完美的完美。为湘西的美丽又添了几分忧愁。
《边城》的最后,孤苦伶仃的翠翠独自守着渡口,守在有月亮的小溪边,白塔下,等待着那个久久不归的青年。潮气凉湿了心间,久久不归的人儿,你何时才能回到她的身边…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