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75550/ff9bd32d70a13d0b.jpg)
在家庭情境的对话是短对话,是随意的、轻松的情境化的,非正式的对话,但是这样的对话却可以承载很多东西,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东西。11岁到14岁左右的孩子正是青春期的初级阶段,身体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如何面对这样的人生阶段,如何度过这个关键期,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这本书回答了这个问题。
十四个对话主题,从生活到独立到创造力、公平再到金钱、电子产品和性等等针对11岁到14岁的初中生非常需要,当然最好还是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或者通过现实个案来展开分析和理解。我在想,当我做父亲的时候没有遇到这样的书真是太遗憾了。
还是来看一下这个Brief的对话指导原则。BRIEF,英文翻译为简短。
B,心平气和地开始,begin peacefully。将这样的对话日常化,与生活密切相关。
R,relate,共情。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感受和思考,当然还要问一下孩子,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I,(我)主动提出问题,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内心感受。
E,echo,重复听到的话,这是会谈中的一个小技术。通过这样的重复,能够让对方知道,你在认真倾听。其次,还可以避免误解。
F,feedback,给出反馈。
谈话不是做讲座,而是双方参与的对话。所以谈话的时机和情境非常重要。预先商量谈话时间,委婉含蓄,轻松幽默,但是应该表达的关于青春期关键问题的一些要点还是要明确到位。
这是一种摄入性会谈。青春期的孩子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心感受不说出来,却与同学、好友、闺蜜分享。甚至也不再那么依恋父母,这些都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前奏。
家长要采取的态度就是了解并且接受孩子的这个成长趋势,把14岁的孩子当作18岁来看待。“应该尽早和孩子一起,培养理性对话,深度对话和冷静对话的技巧”。
平等、尊重,宽容,预先协商,这样的对话不要一本正经,而要轻松和简短,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可以采取双方接受的方式,可以一边做家务一边聊天,还可以书面笔谈的方式来展开,有时甚至可以让双方都信任、亲近的朋友来替代。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非线性的复杂过程,少年离开家庭独立的过程也是一次性,需要反复探索甚至会遭遇巨大困难的,所以这样的对话宜早不宜迟,也是初中生的父母所必需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