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不思考的,你知道吗?
A读一本书,读的时候津津有味、铙有兴趣,甚至闭书之后,还是很享受,但问起“你如何看待这本书?”“你认为文章结构有哪些好的地方”......他猛然把自己从“享受”的的状态拉出来,才开始通过回忆刚才读的内容找答案。
他竟然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思考的哎!!!你有没有同感?
如果没有提问,你会直接没有这个过程,甚至你的大脑并没有这层提醒自己思考的机制。而事实是:认为你读的书都读懂了,并逆向合理化自己肯定是思考了所以才能‘读懂’的嘛。甚至你也学会了速读、跳读、扫读、略读——你已经用快速的信息堆积来取代思考过程了。
在另一个世界里,有人是这样的:他们追求‘只字不差’阅读、他们‘逐词逐句’阅读,他们做笔记,边读边画,甚至读出声。不仅如此,他们对一部好书是反复阅读,你看他们多慢啊!干脆认为那就是笨!你心里想:他们花这些功夫仅做一件事,我可以看好多公众号文章,看好多小说,我甩他们不是一条街......
可事实是这样的;A到目前为止,书是看了不少,但是并没有太多积累,每当想起需要知识的时候还得回去翻书,就好像那些书没有动过一样。
当然A就是我本人了。
B是这样一个人:《把时间当朋友》作者、天使投资者、连续跨界创业者、中国比特币首富、得到APP‘财富自由专栏’作者李笑来......
直到接触李笑来的观念,我才如梦方醒——以前追求速读误了我多少的青春啊!
碰到李笑来,我的阅读进入了这样一个世界:书本的作者想传达的概念是什么?这个概念的论据有哪些?论证严密吗?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个论据的?我有没有办法把作者的方法运用到我的写作中来?如果我是作者,我有没有可能写出更多的维度......在这个世界里,我不再追求眼睛扫描文字的速度,转而追求理解思考更有深度、更立体、更踏实,读任何东西都要与自己产生联系,并且在阅读中思考这个动作从不偷懒,甚至思考才是主体,阅读只不过是我的思考的载体或者论证素材。
通过订阅李笑来专栏两个月的时间,我重新理解了注意力、重新理解了付费、重新理解了“活在当下”、重新理解了很多的概念……,为什么要用重新理解呢?这些概念以前初中甚至小学课本就已经有了的,因为没有慢下来,导致囫囵吞枣地学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业,很多概念依然没有理解透彻,甚至有些理解是错误的。
举个简简单单的例子,当问到大家自己最重要的财富是什么?相信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金钱、健康、时间……你还可以罗列很多.这些回答也许都对,不过,上述答案有什么指导意义吗?时间最重要,但是时间本身不可以管理;金钱很重要,但是金钱本身不属于你自己;健康重要,但是你不可能完全掌控健康,只能尽可能地接近它。经过一个周的讨论与深入思考,发现只有“注意力”才是唯一可以我们掌控的东西。知道这个概念又什么用呢?下次你在无聊刷朋友圈的时候你内在的警铃就会提醒你——注意力正在被浪费,你可以马上回神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比方说每天你固定漫无目的刷手机的平均时间是1小时(应该不算多吧),一年下来就是365小时,半个月时间啊!你可以做什么?可以参加两次7日游、参加几场社交活动、可以读2、3本书啊!够有指导意义吧!也够朴素,主要是有用。
我发现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专栏每周跟新一个主题,李笑来让大家“只字不差”地慢慢阅读,于是一群人仔细慢慢阅读,仔细慢慢留言,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回去再阅读和琢磨,反正就是慢。两个月下来,大家慢慢培跟新了无数个以前误解的概念,也学会了对有毒概念解毒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独立深入思考——通过“慢”培养出来的能力。
这么说快速思考就没有用了吗?比如我们开车的时候遇到紧急情况难道不需要快速反应,判断事情的走向并找出对策?
这种情况毫无疑问应该快速反应,但不是快速思考,而是人在在应激情况下的本能反应。快速思考实际上并不存在,思考是对自己大脑内部信息和概念的加工,快速略过干脆就不是完整的思考,再快一点就已经不是思考了。
“快速成功”、“21天学会英语”、 “一个方法教你立刻成为XX达人”……每当看到这些文章标题,我发现点击量都不会太差。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变了,我们追求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比较?还是因为时间焦虑?我们甚至因为快而放弃了追求的目标本身,明明知道自己超速了,却不敢停下来,因为看着别人已经跑到前面去了,想想还是快点吧!管他的,先快点再说,于是扬长跑向空无边际的远方……
如果你已经陷入快速文化的毒害,并伴有跟风、随大流、缺乏独立思考等症状,没关系,别忘记还有个东西好像被我遗弃了,对,就是耐心!只要我们拾起耐心,我们就能根治“快速文化”对我们的毒害。耐心是慢、仔细、认真的合体,耐心的宗旨就是慢。拾起耐心,你能获得“只字不差”阅读的能力、深度思考的能力。
当我们有耐心做到足够的慢,快的能力自然获得!
注:图片出处来自于网络
感谢你抽出宝贵时间阅读,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用,欢迎扫描下面公众号二维码PLAY我,共同交流成长,欢迎转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