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产品大学PMbook
戏谑的道出撕逼真相——再读《点石成金》

戏谑的道出撕逼真相——再读《点石成金》

作者: 王周五 | 来源:发表于2016-01-26 00:04 被阅读151次
    《点石成金》封面

    正确的时间遇到的,才是合适的

    第一次看这本书,我是一名刚入职3天的产品经理,可是却在熬夜画一个我无法理解需求的高层政策性产品原型。百无聊赖和濒临绝望(看,我当时完全凭着小白用户的认知就能明白这个产品没有未来)之际,从同事桌子上看到这本书(旧版)。两个小时一次性看完,只感觉了一句话——都是废话。

    我觉得它太过于斤斤计较,而且根本在国内的网页设计中,尤其是这种大企业为业务服务的页面中根本不可能实现。还有,我认为里面涉及的一些道理,华而不实,还有点土。好像有点矛盾,其实就是不明白,这么本书,如何对得起这样高的评价。

    爱情,需要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书也是如此。后来才发现,它并不像《启示录》一般,让刚入行的产品菜鸟们也能收获颇丰,当然可能其实也只是一些看似有用实则然并卵的概念,因为产品这个行业,流程类的,做两个项目就会了,真正的洞悉需求和强执行力,要靠经验积累和主动发现,还需要一些天分。光看两本书,懂得些大道理,会发现,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然而,书是一定要看的,只不过对于一个个体而言,选择书,不仅要看自己的兴趣,还要看自己的阶段。比如真的需要你摔倒几次再回头来看这本书的“废话”,你会觉得自己做的产品很可笑。

    思维导图

    别让我思考 省略多余的文字

    这是本书的主题,也是作者的第一条定律,与当年张小龙说过的,“一旦一个功能需要文字解释,这个功能的设计就已经失败了”有异曲同工之妙。用户不是扫描,而是阅读;用户不做最佳选择,而是满意即可;用户不会追根问底,而是敷衍了事。可是当你在真正的操作过程中,这一点却是非常难做到的。

    有时候为了追求设计效果,页面变得难以卒读。设计页面就应该尊重习惯用法,不要为了页面的炫酷而牺牲可用性。比如我上次做的那个web页面,原型图交付的时候好好的,但是设计非要追求高逼格效果,结果大片的图片给了黑色遮罩,让白色字显示在黑色遮罩上,非常难以辨识,在小分辨率的屏幕上,更显的压抑和拥挤。

    有时候你觉得没有办法,这个操作一定要用一段文字来给用户说明,否则无法进行下去。比如我最近做的一个页面修改,在用户申请一个活动的时候,需要预扣他一些积分,如果他获得活动邀请,则积分不返还,但是如果他没有得到邀请,积分会返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在申请页面进行一段描述。无论我如何精简文字,这里依旧非常大块。所以你看,就算我看了这本书,知道这么做不对,可是没有人重视,大家都觉得还好,这个说明应该要加上,而且要详细。我自己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所以只能如此交差。

    有时候浏览电商页面,你会发现全屏充满了视觉噪声,眼花缭乱的促销信息和各种弹出窗口和颜色、各种信息都堆积在首页,过于密集。可是在主页这种分寸必争之地,根本没有办法过多的取舍,领导的政策和各部门之间的争斗,让你无从决定,产品经理就成了一个执行者。

    农场主和牧牛人应该是朋友

    这一章的内容是对我感触最大的地方。你问所有的产品经理,每天觉得最耗时耗力又觉得生无可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就是撕逼。而作者的一个问题简直深得我心:为什么大部分关于可用性的争论是在浪费时间,如何避免这种情况?跟我有同感的产品汪请和我一起叫两声。

    所有的web用户都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的web使用都是不一样的。而产品、设计、研发、交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各种强烈主张。可是并不是大部分web用户跟我们是一样的。对于大部分web设计问题来说,并没有简单的“正确”答案,良好的,一体化的设计就能满足需要,也就是说,经过仔细考虑、实现和测试的设计就是好的。

    所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要问“大部分人喜欢下拉框吗?”正确的问题应该是“在这个页面,这样的上下文中,这个下拉框以及这些下拉项目和措辞会让可能使用这个网站的大部分人产生一种良好的体验吗?”

    好像好了一点,但是其实如果我告诉你,后面一个问题依旧是然并卵呢?你怎么知道这些人会不会产生良好的体验?其实这里除了本书作者一直心心念念的可用性测试,还有一种是张小龙说的,当然很多产品狗都知道,那就是把自己当傻瓜,千万别把自己当专家。能自动切换傻瓜模式是一种天分。可是目前我的工作环境存在的问题在于,一没有可用性测试,二没有时间把自己当傻瓜,三是我很难做到把自己当傻瓜。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即使我把自己当傻瓜了,得出了结论,我却说服不了别人,leader的一句,“哎呀不会,我觉得这个可以”就打发了你。因为这种傻瓜下的体验,是你自己的感觉,别人无法理解的。

    所以我十分渴望去到一个重视细节(我指的不是死扣按钮摆放细节)和用户测试的地方,当然,我得先去一个有用户的团队。

    一天十美分的测试

    这里讲了很多关于可用性测试的问题,可是让我真的觉得感动的是“不要太看重人们对新功能的需求”,因为用户有的时候会撒谎,而且用户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群体智慧是低于个体智慧的,如张小龙所说,如果用户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就不需要产品经理了,有个接线员收集用户反馈然后照着做就好了。当然不是不重视用户反馈,用户需求是零散的,他们的反馈只是帮助你了解他们的想法。可是产品经理需要从用户反馈中,敏感的感知潮流变化,归纳抽象,有时候甚至要放弃理性思维,凭借直觉和感性。保持主干清晰,减少给用户的选择。

    而且,大部分“我有个好主意”都是脱离需求的,从别人的产品中,你无法深刻理解需求,所以我们产品经理真难,一方面要是一个傻瓜,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用户想什么,通过归纳得出用户真正想要的,有时候又要放弃理性思维,直觉上去感知人性,并且控制好自己想要加需求的冲动。

    真的不是所有的需求都需要被满足,有很多是伪需求。

    以上所有,其实都是日常撕逼的由头,我认认真真的吐了一边槽,并且简单分享了一些我自己的方法论,供君参考,一起学习。

    附上张小龙在 2012年就《微信背后的产品观》视频作出的笔记,参考了和菜头的一些思想。

    我们怎么样体现出最原始的东西就是体验最好的;一旦一个功能需要文字解释,这个功能的设计就已经失败了;简单是一种审美;

    作为产品经理,首先你要了解他们的欲望,然后要通过你的产品去满足,并且他们在使用的过程里面是按照你的预期来的,你知道他们会怎么样自己去演化,然后你在旁边看着就行了;只有简单的规则才可以演化出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出来,所以不能一开始就做一个复杂的规则出来,最后没有任何演化的空间。其次要满足用户的贪嗔痴。我们在做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是在研究人性,而不是说研究逻辑;产品体验好,就是一个字爽。再次群体智慧是低于个人智慧的,而群体的含义很难预测,所以我们做产品就是要对群体反映的引发器,我们应该去试验而不是去策划,我们应该有很多的思路,尝试而不是分析;产品规则越简单,越能让群体形成自发的互动。最后产品定位很重要,功能是做需求,定位是做一种心理诉求,是更底层的一些心里供给。所以产品经理需要在技术之外的人文方面有一些自己的认识。我们太多产品太机器化了。

    一个产品只能有一个定位或者一个主线功能。

    产品经理要保持傻瓜状态,要主动感知趋势,不是通过数据,因为数据容易出错,分析方法也容易出错,要来自生活中的渠道;用完就走;插件化,要让用户去决定产品是否有生命力;不要总是说打通、整合,整合有可能是减分,一个亮点,而不是两三个平庸的点;要站得高一点看竞争对手做的好的功能,不是一味的跟随,或者至少有一些小的 方面的微创新;不能用户要什么就给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戏谑的道出撕逼真相——再读《点石成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dr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