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趣谈
太平天国的十字路口:4次国运选择,该如何把握

太平天国的十字路口:4次国运选择,该如何把握

作者: 岩岩说史 | 来源:发表于2023-12-19 10:26 被阅读0次

     

    太平天国的十字路口:4次国运选择,该如何把握

    1868年,赖文光在扬州兵败,太平天国北方军团覆没。至此,纵横大江南北十几年,前后攻占数百座城池的太平天国运动,终于落下帷幕,没能取代清朝。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的巅峰,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与清朝抗衡,在缺乏盟友配合的情况下,能够正面厮杀十几年,确实不简单。

    十几年征战,太平天国多次处在十字路口,做出了4次选择。是对还是错,争议颇多,就由后人去评说。

    一、杨秀清“天父下凡”,洪秀全、冯云山如何应对

    1848年,冯云山从监狱中出来,还劝说两位清军参加拜上帝教,他的组织能力真的很强。太平天国早期工作,以及建国方案的策划,都是冯云山完成,洪秀全坐享成果。

    此时,冯云山的内心五味杂陈。脱离监狱,重获自由,冯云山当然高兴。但他还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杨秀清,这位在他被关押期间,表演“天父下凡”的部下。

    杨秀清,太平天国东王千岁,是冯云山从烧炭工人中挖掘出来。杨秀清获得了“天父下凡”资格,意味着他在必要的时候,地位高于洪秀全、冯云山,权力格局就此改变。

    “天父下凡”自然不存在,却有其作用,可以起到笼络人心的目的。但是,“天父下凡”,也为增强杨秀清的影响力,进而对洪秀全、冯云山的“二元制”权力格局构成挑战与冲击。

    否认“天父下凡”的存在,就是否定拜上帝教,会导致人心涣散,太平天国还没兴起就胎死腹中。如此,冯云山觉得很为难,他出监狱后,没有去紫荆山,而是回广东,与洪秀全商议对策。

    广东一年多时间,洪秀全、冯云山究竟做了什么,没有史料记载。但是,从他们回到紫荆山后所做的事情,可以大概了解洪秀全、冯云山内心的想法。

    1849年,洪秀全、冯云山再次来到广西。为了应对“天父下凡”,他们做了一些工作,对太平天国影响很大。

    首先,承认杨秀清“天父下凡”,以及萧朝贵“天兄下凡”的资格,换取他们对拜上帝教的支持,也稳定人心。从此,他们可以利用“下凡”,吸纳更多人,并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

    再则,拉拢韦昌辉、石达开等具有强大宗族背景以及雄厚实力的“理性派”参加拜上帝教,并许诺给他们特殊地位,以此来抗衡杨秀清、萧朝贵的“教派”。

    最后,重新安排上帝子女顺序,洪秀全是二儿子、冯云山是三儿子、杨秀清是四儿子、韦昌辉是五儿子、石达开是六子,萧朝贵则是女婿。如此,在上帝的家族排行中,洪秀全、冯云山在杨秀清、萧朝贵之上。

    承认既成事实,拉拢实力派,重新安排上帝子女顺序,这是冯云山应对杨秀清“天父下凡”的策略。此举,有利于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却也埋下了天京事变的隐患。

    二、夺取武昌后,进入四川、河南,还是南京

    1852年12月,得到益阳、岳州渔民的帮助,数十万兵马围攻武昌,林凤祥破城而入。军兴以来,攻克武昌,是太平天国夺取的第一座省会城市,对鼓舞人心作用很大。

    停留武昌一个多月,太平天国过上一个幸福快乐的新年,却也在策划新的进军方案。此时,他们在讨论一个核心问题:究竟往哪个方向发展,四川、河南,还是南京。

    石达开认为,夺取四川才是上策。当年,刘邦、刘备都是在西南立足。刘邦则夺取天下。太平天国也可以这么做,走刘邦的路。石达开是“首义五王”之一,但不足以影响大局,杨秀清不理他。

    洪秀全希望去河南,全军北伐中原,定都开封。洪秀全是天王,无奈在“军师负责制”下,他只是一个虚位的元首,临朝不理政务,没有实际权力。但是,洪秀全毕竟是天王,支持他们的诸侯也不少。

    杨秀清目标是南京,占据东南财税重地,想站稳脚跟,然后北伐。杨秀清有这个想法,便以“天父下凡”来施加压力。此时,萧朝贵、冯云山已经阵亡,没人能阻止得了东王,太平天国只能东征金陵了。

    选择南京,是对还是错?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问题。定都南京,在当时而言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太平军“突然”变强大,与渔民支持分不开,东征南京可以利用水师优势,北上中原则不行,渔民也不愿意放弃“家产”。

    江南经济发展,赋税收入占据清朝的一半。太平天国拿下这个地方,不但能增强自己的力量,也能截断清朝的漕运,在经济上沉重打击对手。

    但是,定都南京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太平天国的将士在繁华之乡,很难接受新的考验,容易走向堕落。再则一旦安定下来,享受幸福生活,进取心不足。

    如此,太平天国刚进入南京,诸侯王还能奋发向上,赢得东征、西征胜利,将太平天国带到极盛时期。两三年之后,诸侯王大兴土木,彼此勾心斗角,逐渐走向衰败。

     

    三、湘军围困安庆,西征武昌,还是东征江浙

    1860年,李秀成、陈玉成摧毁了“江南大营”,还夺取苏州、常州,太平天国迎来短暂的中兴。杨秀清时代,虽说东征金陵,经营南京,却从未能打开江浙的大门,更别说站稳脚跟。

    苏州、常州陷落,咸丰惶恐不安,便下令曾国藩赶紧东征,前往江浙迎战太平天国。但是,胡林翼、曾国藩早就定下攻打安庆计划,与太平军争夺长江中游。

    胡林翼、曾国藩没有去江浙,也不奉诏“勤王”率兵去北方抵御英法联军,而是死磕安庆。鲍超、多隆阿、曾国荃、彭玉麟、杨载福、李续宜等悍将,全部在安庆作战,围攻要塞。

    安庆,太平天国的西面门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一旦安庆保不住,南京就无险可守,湘军顺着长江而下,太平天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武器没有出现明显代差的情况。

    湘军围困安庆,该如何应对,这是影响国运的问题。洪仁玕、陈玉成主张西征武昌,迫使湘军从安庆撤退,从而达到目的。

    武昌,湘军大本营,也是湖北省会,胡林翼必须守住。胡林翼是湖北巡抚,也是此时湘军最具有实力的统帅,“多龙鲍虎”两位猛将,都是胡林翼的人。李续宜和成大吉,也是胡林翼部下。

    洪仁玕、陈玉成看来,只要胡林翼撤兵回来,即便曾国藩死磕安庆,也不是问题。没有胡林翼军团,安庆的压力就减轻,就能度过这次危机。

    李秀成则不一样,他也想救援安庆,但并不是西征武昌,而是东征江浙。李秀成的理由是:湘军围点打援,太平军没有水师优势,目前无法与他们争夺长江,应该避实就虚。

    江浙财税雄厚,还有出海口。拿下江浙,不但可以增强经济实力,也能直接与列强取得联系。在此基础上,训练出一支精兵,大量装备西洋火器,并组建一支近代化舰队,湘军不再是对手。

    太平天国内部出现分歧,陈玉成、李秀成没能合作。结果,李秀成对西征武昌不积极,陈玉成没能解除安庆之围,兵败庐州,被凌迟处死。李秀成夺取江浙,但列强又支持清朝,再次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四、天京陷入重围,“让城别走”,还是坚守待援

    1862年,陈玉成被凌迟处死,李秀成独木难支。1862年10月,李秀成与13位王爷从江浙返回,率20万大军,与曾国荃在雨花台决战。

    雨花台之战持续44天,李秀成多次摧毁湘军第一道防线,一度炸毁营垒,打伤了曾国荃的左额。但是,李秀成输给了后勤补给,湘军陷入绝望的时候,冬季到来,太平军缺乏粮食、衣服,只能结束战斗。

    曾国藩担心弟弟有闪失,让曾国荃撤退,并告诉他:“要是李秀成再回来,我们就没那么幸运了。不要重蹈之前江南大营的覆辙。”

    当然,李秀成没能回来,因为没有粮食。洪秀全为了得到补给,让李秀成执行“进北攻南”作战,前往江北、江南筹集粮食。结果,清军坚壁清野,太平军一粒粮食也得不到。

    班师回朝时,李秀成遭遇洪水,因缺乏水师无法渡江,还被湘军水师乘势截击攻杀,死伤数万。回到南京的军团,不足两万,元气大伤。

    此时,屋漏偏逢连夜雨,楚军、淮军攻打苏州,江浙一堆将领投降。李秀成为了救援苏州,稳住自己的基地,便向洪秀全“请假”40天,君臣已经没信任可言。

    1863年11月,李秀成与淮军决战,陈坤书、黄子隆见死不救,太平军再一次战败。不久,苏州陷入,数万人被淮军屠戮,血流成河。

    江浙危机重重,湘军又强攻天京,洪秀全让李秀成回来救援。李秀成知道,天京已经守不住了,迟早要陷落,便提出“让城别走”计划:放弃天京,前往关中发展,保存实力,东山再起。

    “让城别走”,无疑是一条出路,成功概率如何,尚且不说,但比留在天京强多了。因为,天京已经完全被合围,粮食早就断绝,连洪秀全都要吃“甘露”,也就是野草来充饥,岂能守得住城池。

    李秀成自述中说:“天京城内士兵才3千余人,各地勤王军因没有粮食,也不来增援。”可以说,太平天国已经到了生死抉择的关头。但是,洪秀全不乐意,他习惯了南京的生活,也没了进取心。

    1864年7月,湘军拿下南京。此时,陈得才、赖文光、李世贤、汪海洋等诸侯王还有数十万大军,继续在各地抗清。但是,没了南京,人心早已涣散,失败在所难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平天国的十字路口:4次国运选择,该如何把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ez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