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我的那些岁月(四)

作者: 简眼视界 | 来源:发表于2021-12-16 16:00 被阅读0次

      这里是韩秀Teresa出国前后的一个小插曲。

     1978年1月,有关部门已经决定对韩秀Teresa放行,但是只付她从北京到广州的火车票费,然后从香港到American的费用由American来付。

邓小平访美

     在Public Security Bureau办理最后的手续时,一位Leading模样的人递给韩秀Teresa一百三十元人民币。

     那是她的火车票费。

     “这可是我们给你的。你领这些钱,不怕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追究吗?”他Bad intentions地说。

      韩秀Teresa再也无法忍受,几十年的怒火一下爆发了。

      “我在这里住了28年,还没成年就开始做苦力,足足工作了13年。这130元是太少了吧,还有什么不好交待的。”

     “算了,一笑泯恩仇吧!不愉快的就都忘了吧!”

     “恐怕不容易,我可是个记性很好的人。”

     “限你24小时离开Beijing!”对方已经气急败坏了。

     “没问题,我马上就走!”

     “别忘了,你的外婆还在Beijing!”

     “我才不担心外婆。她是个最不怕死的人。”对方无话可说了。

     通过罗湖口岸抵达香港,她马上见到了United States in Hong Kong的葛睿毅领事。

     他带她到西北航空公司的柜台,拿出450美元,对服务人员说,要订一张当天飞往华盛顿的机票。

     “You must bring her home today.”(你必须今天把她送回去)

      韩秀Teresa很过意不去地说:“为什么要用这么多钱帮我的忙?”

     葛睿毅领事笑着说:“这是你借的钱。如果你愿意,将来可以还给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没有关系的,不要想这些!你赶快回国,这比什么都重要。”

     怕她不懂英文,发生意外,葛睿毅还细心地为她准备了五封信,让她收好,一封交给西北航空公司的空姐,一封交给机长,一封给入境处海关官员,一封抵达华盛顿后给计程车司机,一封在发生意外时给Police。

    每封信里都叮嘱他们要好好照顾她,因为她不懂英文。

    踏上了American的土地,凭着手上的几封信,她顺利抵达。

    每个遇到的人都尽心尽力地帮助她,有人已经为她安排好学校学英文,阿灵顿地方政府给她三个月的生活费。

    不久,她又被介绍到外交学院教授中文。

    负责此事的官员特别给外交学校的校长打电话,要他务必录用韩秀Teresa。

     不过,没想到校长很不高兴,因为从来没人敢说要他“务必录用”某某人。

     他坚持要亲自面试这位特别的中文老师。

40年代的美国护照

      一早,韩秀Teresa穿着整洁,准时出现在校长室的门口,用刚学会的英语问候道:“Good morning, Mr. Sweft.”

      老校长带着金丝边眼镜,白色的西服,银色领带,头发银白,一副学者风范。

      他抬头打量了一番韩秀Teresa,忽然摘下眼镜,热泪盈眶。

      韩秀Teresa吓坏了,猜想是自己的英文太差,让老人很生气。

      “你不认识我,我可认识你!”韩秀Teresa又被吓了一跳。

      “就是我和我太太、还有儿子John和你一起去中国的。”校长激动地说。

      “我的天!原来就是您!”韩秀Teresa的眼泪也流下来了。

      人生是如此奇妙。

      三十年的时光,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他们再次重逢在American。

      校长告诉韩秀Teresa,当年他和夫人在船上就已经决定,如果见不到韩秀Teresa的外婆,就要把她领养。

      “你终于回来了!对,我当然‘务必’要聘用你!”校长兴奋地说。

      1982年春天,韩秀Teresa与一位Diplomats结婚。

       婚后韩秀Teresa随先生曾在亚太派驻一年,北京又派驻了三年,也派驻过希腊等地。

       在她先生派驻北京时,她终于又见到了外婆,可以尽心地照顾老人家了。

       1986年夏天,就在韩秀Teresa和先生正准备返回American之前,给她无限呵护的外婆平静安详地走了。

     韩秀Teresa是从1982年就开始写作的,她的作品充满对人的热情与真诚。

     韩秀Teresa同时为六家报纸撰写每月专栏,抽空且从事翻译,并发表了她的自传体小说《折射》。

      如今,韩秀Teresa已是著名海外华文作家,已出版了二十九本书籍、主持了数个专栏,发表了无数文章。

     她和先生现居住在首都华盛顿附近的一座小城,靠近阿灵顿国家公墓,那里埋葬着她从未见过的父亲。

相关文章

  • 折射——我的那些岁月(四)

    这里是韩秀Teresa出国前后的一个小插曲。 1978年1月,有关部门已经决定对韩秀Teresa放行,但...

  • 折射——我的那些岁月(一)

    1948年,一艘船行驶在茫茫的太平洋上。 一对年轻的美国夫妇,手牵着儿子John和一个两岁的小女孩Tere...

  • 折射——我的那些岁月(三)

    1976年的一天,忽然从Beijing某办公室传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此人不宜留在新疆”。 这张纸...

  • 说与谁听

    文:盼盼 水滴 挂在钟乳石尖 折射出阳光的七彩 风儿掠过 极不情愿地掉下 那些美好的岁月 ...

  • 在他们的时光里,我们究竟遗落了什么?

    夏日的阳光有它独特的讯息,仿佛透过它那灼人而明媚的光线,就可以折射出曾有的岁月,还有那些岁月里的人和事。 1、 回...

  • 每日心语

    时间会改变一切,总有一天,那些我们曾经觉得难以忍受的痛苦,都会变成岁月里的花朵。我们也会感谢那些折射着梦想光芒的汗...

  • 从静而简 绝处逢生

    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 我看到那些岁月走过了四季,又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立春过后,总觉得...

  • 肆年

    南区28栋、 那些寂寞的藤蔓是何时爬上墙头、 那些喧嚣的岁月是何时变得残喘、 四年、四楼、四个人······ 那些...

  • 那些年的青葱岁月(四)

    前几天去商场,和某厅的服务员闲聊我相中的那款小风衣,无论从色泽还是从式样上都是我特别喜欢的,可是因为我胖,当初没能...

  • 读书的那些岁月 四题

    之一 烙煎饼的母亲 八十年代末,我在县城读书,每周都会从城里回老家取干粮 。母亲会为我准备几十个煎饼,用棉布包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折射——我的那些岁月(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jz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