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晚上,我非常期待去楼上的父母观摩室观看我女儿上体操课的情况。那是一个让我感到放松的机会,并且观看八岁女儿做一些我自己做梦也不会做的事。
在我右手边坐着一对年轻的夫妇和他们大约三岁的孩子。这个孩子精力充沛、活泼异常,不停地问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满屋子跑,不时地敲打玻璃窗以吸引姐姐的注意。除此之外,他还一个劲儿地让其他的孩子和他一起玩。他的父母非常讨厌他这样闹个不停。不一会儿,我就忘记了我女儿在干什么,只是在数5分钟内父母制止了他多少次。
他的父母更加频繁地一遍又一遍地批评他,刚开始他们还是很柔和地说话,但他们很快就被激怒了,变得非常生气。他们想让他安静地坐在凳子上,但是这对于他来讲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他们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健康零食开始引诱他,后来又买来了一袋爆米花给他吃。发现没有效果后,他们又拿出掌上游戏机好让他控制自己的双手,并答应回家后会给他一些零花钱,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期间,妈妈朝他屁股上打了一巴掌,并且强行让他好好坐在凳子上。这个小家伙吭哧了几声,并且真正做到了安静规矩地坐在凳子上。可是过了几分钟,他就偷偷从板凳上下来,小心地观察他的父母。他发现父母没有注意到他,撒腿就跑开了,跑得飞快!于是挨揍之前的情景又上演了。这种情况又持续了两个小时。家庭冲突此起彼伏。
以往拆书我喜欢选择一些讲概念的片段,今天我选用了《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中的一个事例。因为看完这个故事,我,一个80后老母亲深有感触。和孩子斗智斗勇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你计策用尽却还是败阵而归。他用得意的笑容挑衅,你痛下狠手,打完后又心生内疚。
从文中可以看到孩子的父母为了制止他的行为做了很多努力。用食物诱惑他,用游戏机转移他的注意力,甚至用零花钱来收买他。只可惜这些都没起到作用,最后只能动用武力。可一巴掌换来的也只是片刻的宁静,孩子继续挑战家长,家长继续以原有的方式教育孩子。
为什么自始自终孩子都不听家长的话呢?
因为教育的时机不对。通常和孩子发生冲突时,家长都想要立刻解决问题,平息风波。尤其是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巴不得孩子变成提线木偶,你让他怎样就怎样。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家长站在控制方的位置,一心只想让孩子顺从。
没有人天生喜欢被人控制,你越叫他不要,他就偏要。结果是你用尽招数,事情没解决,和孩子的关系还愈来愈远。
教育孩子的正确时机应该是真正看见孩子的时候,你看见他的感受、他的需求,与他产生情感联结,才能开始教育他。
当然教育方法也很重要。
家长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事或不做某事,孩子势必要学会自我控制。而自我控制本身是一件很耗费能量的事情。越注重自我控制,越为之努力,想要真正做到想要改变的行为就越难。
另外家长的各种威逼利诱想要让孩子冷静下来,反而会大大增加他们已有的压力。
如果家长教孩子学会自我调节,情况会不一样。
作者认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实际上是压力行为。
如果说孩子是一部机器,那么他的行为会显示他体内发动机的状态。
每一天我们都在“唤醒”程度高低之间转换,唤醒程度高,能源消耗自然也会增加,唤醒程度减少的时候,能量也会储备下来。
当孩子面对压力越大,大脑管理这些转换就越困难,转换会处于低唤醒或高度唤醒两个极端状态。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打破压力循环,认识和理解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唤醒转态,以及如何释放情绪。
01识别迹象,并重新定义行为。
有时候我们看见的只是表象。就如事例中那个停不下来的小孩,妈妈只看到了他的不安分,却没有深入分析他如此躁动不安的原因。
原因有很多,或许他第一次到这样的场所感到很激动,或许在陌生的地方他要到处走动才有安全感,又或者觉得体操课没意思他很无聊。总之,他的行为背后会有一些情绪或环境的压力,促使他无法平静。
如果家长可以带着好奇心去回应而不是做出强烈的反应。就能和孩子产生脑间联结,共享情绪,两个人之间保持更亲密持久的联系。
做完这一步,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02识别压力源。
压力源有很多种,工作、金钱的烦恼、对未来的担忧、未完成的事项等等。书中把压力源分为五大领域:生物域,情绪域,认知域,社会域,共情和亲社会域。
举个我本人的例子,记得许多年前的一个中午,我在家里午睡,突然听到窗外有一群小孩在叽叽喳喳讲话。我立即从床上弹了起来,光着脚走向窗户冲着那几个小孩一顿臭骂。之后我也被自己过激的行为吓到,我怎么会这么暴躁,平常不是这样的。现在才知道午睡时噪音就是我的压力源。一旦有噪音出现,我的愤怒情绪会被点燃自动开启战斗模式。
如果你觉得找压力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可以试着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是现在?
03减少压力。
减少压力的意思是找到压力源以后,做些什么事情可以让自己感觉更舒服。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自从那件事情以后,我午休的时候都会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把窗户关紧拉上窗帘,并告知家人在这段时间内不要打扰,确保有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04反思。意识到何时压力过大并且知道为什么。
当压力过大时,我们的身体和情绪都会有一些相应的症状出现。这个时候大家要细心觉察自己处于压力超负荷状态。特别是孩子,当出现压力超负荷的情况下通常会选择“战斗或逃跑”甚至冻结状态。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是在挑战家长的权威,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压力。
05做出反应。找出什么让你回归平静。
平静可以减少紧张补充能量,让身心回归放松状态。比如运动、音乐、艺术、正念练习等等。当然不是每一种方法都同样适用于每一个人,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能帮助你的孩子发现最适合他的放松练习。
我女儿在四岁的时候,我就教她深腹式呼吸。在她的肚子上放一辆小汽车,引导她慢慢的吸气和呼气,吸气时小汽车升高,呼气时小汽车降低。现在遇到有压力的时候,她会告诉自己,先做几个深呼吸吧。
有些孩子只是会比其他孩子更具有挑战性而已,如果我们把他们定义为“坏孩子”那就会一直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
中国台湾当代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说过:这世上没有坏孩子,只有尚未被唤醒的种子。革命尚未成功,老母亲们还将继续努力。
(我是三级拆书家饶晶晶,我用拆书的方式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