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是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影片前半段充满了荒诞、幽默的气氛,但是结尾确实十分沉重的。毫无疑问,它是实实在在地讽刺了整个社会。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疯子,疯人院真的能够飞越吗?看完影片,心中的感慨良多。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麦克墨菲的市井之徒为了躲避监狱里的强制劳动,假装精神失常而被送进了疯人院。麦克一进疯人院就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地方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他充分发挥了自己自由不羁的天性,在精神病院中开设赌局、私自带病人外出捕鱼、带领病友与医护人员打篮球、搞深夜狂欢,并且不断挑战护士长瑞秋,把精神病院闹得鸡犬不宁。很不幸的是,他对规则的挑战与自由的追求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最终他被精神病院变成了真正的白痴,在好友“酋长”的帮助下获得了永恒的解脱。
影片是由杰克尼科尔森主演的,他的演技十分精湛,同样由他主演的《闪灵》在恐怖片领域也享有很高的评价。他对于情绪的把握十分到位,尤其是精神失控之时,仿佛真的变成了影片中的人物,让观影者都忍不住替他紧张、揪心。当然配角的表演也是十分出彩的,比如护士的麻木,精神病人性格各异的形象都塑造得很精彩。
我个人对影片的理解认为,它是以精神病院这个小环境来映射整个社会这个大环境,护士长瑞秋代表的是管理阶级,麦克墨菲是追求自由的反抗者,而各位精神病人代表的就是形形色色的普通大众。真正的矛盾与冲突所在并不是任何一方有错,而是在于对秩序的追求、对群众的管理忽略了对人性的关怀。瑞秋用她所认为的正确的方式去管理病人,强制病人接受所谓正确的治疗方式,而非真正的关怀,以至于成为最终精神病人比利自杀的直接导火索。麦克墨菲被变成真正的白痴体现了,当追求自由的反叛者不受控制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毁掉他。酋长杀掉麦克墨菲表明了一个经典观念:不自由毋宁死。对自由的追求是不会停止的。当酋长突破了疯人院的禁锢走到外面的世界的时候,又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思考,难道出去了就真的能够走出疯人院了吗?也许只是走进更大的疯人院罢了。
本来我是把《飞越疯人院》归为人生题材的,但是仔细思索还是应将它放到社会题材中,因为它所阐释的主题——自由——是整个社会都需要思考的。我在我看过的国产电影中筛选了好久,想要选择一部与之最为类似的电影,想来想去最终选择了《驴得水》。
《驴得水》是一部改编自话剧的电影,它无论是从演员、投资、制作、宣传等各个方面都不占优势,但是它对题材的选择和对讽刺社会现象大胆的尝试却是成功的。
《驴得水》一群“品行不端”却怀揣教育梦想的大学教师,从大城市来到偏远乡村开办了一所小学校。学校待遇惨淡、生活艰苦,但老师们都自得其乐,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然而教育部特派员要来突击检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宁,因为学校有一位“驴得水老师”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在所有人都担心丑事即将败露的时候,一个神奇天才——铜匠——的出现拯救了大家,然而谁能料到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撒了一个谎就要用无数个谎来圆,就是在不断圆谎的过程中,人的劣根性便一个又一个的暴露了出来,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人的贪婪、自私、胆小、无情都显现出来了,最终也是以悲剧收场。故事将背景设立在了民国,也采取了荒诞剧的形式,以一个小学校讽刺了整个社会的教育机制,同时揭露了在这种体制下的人性恶。
将两部电影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针对发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以小见大,从小环境入手去表现大环境的现象。两者对于人性与社会弊端都作出了一定的剖析,都运用了较为隐晦的表达方式,运用了寓悲于喜的手段,充分吸引的观众的注意,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但是不得不承认《飞越疯人院》更胜一筹。从整体上看,《飞越疯人院》的转折更为自然,前后照应有所铺垫。而《驴得水》的转折是以爱情的不得志和金钱利益为跳板,略为生硬。从演员的表演上看,《飞越疯人院》的演员表演更为细腻,情绪拿捏更为准确,而《驴得水》的演员激烈情绪的表达基本靠吼,手段较为单一。从主题深刻程度来看,《驴得水》选择主题具有阶段性,而《飞越疯人院》选择的自由主题是超越历史和时间限制的。
当然,《驴得水》也是近年国产电影中较为优秀的,有笑点有泪点有内涵,近年中国电影缺少内涵,制作粗糙的吸金之作太多。我国电影的限制也较多,能够直白讽刺社会以及政治现象的作品缺乏一个表现的舞台,若这种严苛的管制有所突破,国产电影定会有经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