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些常识的人都会记得,眼睛的困惑有两种,也来自两种起因,不是因为走出光明,就是因为走进光明所致,不论是人体的眼睛或心灵的眼睛,都是如此”
黑暗本身并不可怕,而是光明的存在让黑暗变得可怕起来。不曾拥有并非不幸,得到了再失去才是最大的不幸。痛苦与智力无关,而与灵魂相连。
以上几点皆关乎人性,而《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这本科幻题材的小说向读者展示的主题正是人性,以及人性的复杂程度。本篇以“关于’我是谁’的自我追问”作为标题,是在阅读后由人及己、由表及里的一次自我反思和剖析。
“我是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人们也许需用一生来回答这个问题。人类能够向自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也显示了区别于动物的智慧和理性。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分别阐述了“查理是谁?“、“我是谁?“和“我们是谁?”这三个问题。小说的主人公查理的人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弱智的少年儿童时期,被科学改造后智力超群的中壮年时期,智力因科技的局限性而又回归退化的老年时期。
弱智时期的查理天真、乐观、善良,他所感受到的是周围人对他的同情和帮助。被改造后而绝顶聪明的查理面对同样的人和环境,却获得了截然不同的感受,他体验到了周围人对他的排斥和敌视,令他产生痛苦。老年时期的查理既无法摆脱原生家庭和人生早期黑暗阴影的桎梏,还要面对智力退化而使光明得而复失的恐惧。
在叙述完对查理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后,本文作者扼要回顾了自己过往的职场打拼经历,并直指正在面对的中年危机和挑战,不失为阅读后的理性思考,因为由人及己而更具价值。
文末,作者写道 ”因为我们都曾对抗黑暗,燃烧自己,奉献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力量”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其实就是献给我们每一个不同的自己,每一个不惧黑暗、渴望光明的自己。推荐品读。【晴望有雨】点评
本篇开头以一个朋友家的真实事例,小女孩的自残行为,对其背后的原因,引出这本书。
看过《母女关系》以后,觉得问题很有可能还是出在女孩的父母身上。
《母女关系》是苏珊博士的遗作,她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写出了这本给所有想摆脱受到母亲情感伤害的女性的指南。
其主要内容有:一、5种爱无能母亲 一一 严重自恋型母亲、过度纠缠型母亲、 控制型母亲、需要照顾型母亲、 对孩子疏于照顾,背弃并殴打孩子的母亲 。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治愈部分。苏珊博士结合自己多年临床案例,介绍一些一些卓有成效的方法,比如角色扮演、书信沟通、想象和强化练习等。引导读者有步骤有策略地改善和母亲的关系,并让自己生活的更好。
这是一本即罗列现象,又提供策略的好书,给所有遭受童年创伤的人以指南。 推荐。
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宁古塔》,非常震惊。文章六个小节,“我”也就从六个方面谈自己的感悟:
为什么明清时代的流放宁古塔比二战时期的专门屠杀犹太人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更可怕?流放者往往不是半道上被野兽吃掉就是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吃掉,能活下来的人寥寥无几!
明清两朝流放犯人的原则是“北人迁南,南人迁北”。 这些披枷带锁发配至几千里之外的宁古塔或岭南地区烟瘴弥漫之地,生死不得,是随时都可以踩死的蝼蚁!
那流放的原因呢?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其流放原因之荒诞和残酷,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心惊胆战。
举例1657年科考后考官被罚株连的具体事件,才知道顺治皇帝的昏聩和残忍。没有为什么。老子是皇帝,想杀谁就杀谁!
余秋雨形象地说,在统治者看来,中国人是长在家族大树上的叶子,一片叶子不顺眼,说明树根有问题,于是就连根拔掉。
由此想到当年八国联军一路长驱直入,从大沽炮台一路溜达到京城,老百姓袖手旁观或是帮忙。今天看来也不能说他们有什么错。读之感悟颇深,心难平静,推荐。
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