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有人说:宗教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虚幻的反映,宗教具有麻醉作用,它可以使无知蒙昧的人们把注意力从悲惨的现实转向虚无飘渺的天国,从而不去争取现实的幸福。又有人说:佛教对现实世界基极、否定态度,让人们放弃对现世的追求,并把期待和希望寄托在所谓的“来世”、“彼岸”和“极乐世界”。这些观点对不对呢?如果用之来衡量西方宗教或流变了的佛教也许适合,但套之于早期佛教,或者在这篇《沙门果经》中所揭示的佛陀教导的
内容,那就未必吻合了。
本经名为《沙门果经》,“沙门”即出家人,
“果”即成果,特指今生即可以获得的有目共睹的
现实成果。从经名即可得知,本经围绕着出家人
过修行生活是否能够在今生即获得现实成果的这
一主题展开讨论。
本经记载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其主角
未生怨王(Ajà tasattu)是个历史人物,他是西元前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