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体育今日看点
当我们谈德国足球时,我们谈些什么?

当我们谈德国足球时,我们谈些什么?

作者: kegoal球学汇 | 来源:发表于2017-01-12 11:02 被阅读0次

    题记:

    2014年7月14日,巴西里约热内卢马拉卡纳球场,世界杯决赛已经进行到第113分钟,此时一个叫马里奥·格策的年轻球员的一记绝杀将作为马拉多纳接班人的梅西和他的阿根廷队的世界冠军梦击得粉碎,而在当届世界杯上,德意志战车以近乎碾压的方式第四次问鼎大力神杯。

    德意志,这个本身就带有一丝钢铁般金属气息的名字,恰恰是日耳曼民族性格的一个缩影。这份钢铁般的意志也在德国足球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德国国家队连续四届世界杯闯入四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男女足都拿过世界杯冠军的国家。从克林斯曼到克洛泽、从贝肯鲍尔到马特乌斯、从卡恩到诺伊尔、从巴拉克到克罗斯,从“伯尔尼奇迹”到马拉卡纳称王,从一墙相隔到再度统一、从英式足球到全攻全守,德国足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在国内足球运动如火如荼的今天,让我们谈一谈德国足球,或许我们能从中看到些什么。

    我们谈论的是什么样的德国足球?

    如果上升到足球技战术历史的层面,这将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因为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随着足球战术的不断演变,即使同一个国家的同一只球队,他们的战术风格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今天讨论的是重生后的德国足球对于中国足球的借鉴意义,因此,上古时期的WM阵型和三中卫+清道夫的古典战术不是我们今天探讨的重点。但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了更全面地做出解读,我们还是需要将历史稍稍往回倒一下。

    时间退回到16年前的法兰西之夏,老迈的德国战车靠着克林斯曼们仅存的福泽跌跌撞撞闯进八强,但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令人震惊地0:3不敌首次参加世界杯的克罗地亚;或许上帝认为这还不够,两年后的欧锦赛中,与英格兰、葡萄牙和罗马尼亚同组的德国队更是一平两负小组垫底,卫冕冠军耻辱出局,小组赛最后一场毫无斗志的德国人甚至0:3遭到了葡萄牙“二队”的羞辱。连续两届大赛折戟,迫使德国人痛定思痛,德国足协的“拓展人才促进计划”也随之应运而生。经过14年始终如一的坚持,德国人终于迎来了本文开篇的那一幕。所以,今天我们将从政策、技术理念、文化这几个层面重点探讨2000年以后,重视科学青训以及整体打法的德国足球。

    政策层面:举国体制

    2000年兵败荷兰之后,德国足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青训投入,主要包括:1.德乙俱乐部必须有符合专业标准的青训学院,青训配套建设必须标准化,每支德甲青年队必须拥有专业训练场地、教练、医疗团队等基础设施,否则就将被取消参加联赛的资格,这就强制了俱乐部必须对青训加大投资;

    2.与此同时,国足协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390个足球训练基地,配备了1200名青年教练,可供20000名青少年球员训练。过去十年,仅德国足协和各甲级、乙级俱乐部在这些硬件条件上就花费超过6亿欧元。

    3.天才培养计划,德国足协派出最优秀的青训教练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地的27000家俱乐部青训营进行考察,搜寻有天赋的年轻球员,对其进行长期考察和重点培养,确保这些有天赋的孩子能够在成长时期得到正确的培养,世界杯决赛中打入绝杀进球的格策以及助攻的许尔勒均是这一计划的受益人。

    技术理念层面:“知识分子”的胜利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有这样一群德国中青年基层教练员,他们的球员时代履历平平,但是退役后进入大学深造并对足球领域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分析国际足球发展大势,并结合本国球员特点,提出了一套与先前高举高打的战术完全不同的全新的技战术理念,被称为“足坛知识分子”。如今,当年的那批“知识分子”们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拉尔夫·兰尼克、托马斯·图赫尔、尤尔根·克洛普、尤阿希姆·勒夫都是那一拨参与德国足球技术革命的代表性人物。起初,他们各自为战,随着在各自的球队取得让人侧目的成绩,吸引来了多方关注,并且在不断的互相学习交流中最终形成了现在这套以德国国家队为代表的技战术打法。

    德意志民族历来以做事风格严谨、认真闻名于世,一旦认准了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极致。德国足协在2006年成立了足协专家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们的任务就是监督各级别国家队统一贯彻这一全新的足球哲学。此外,具体到德国国家成年队和青年队,还制定了更加具体的“战术体系标准”,各级别国家队以4-4-2阵型为标准打法,被允许使用4-3-3或者4-2-3-1阵型,禁止使用三后卫防守体系,四后卫链式区域防守是必须坚持的。德国国家队主帅勒夫说:“这种打法总是以向前进攻为目标,快速直逼禁区,积极拼抢。一些战术要求成为各级别国家队的基本硬性要求,对每个位置的跑动路线统一规定。”勒夫甚至说,“我们必须对15岁、16岁、17岁的球员这样训练,让他们把一些战术打法掌握到自动化一样的纯熟。”

    而如果将视野拓宽到整个德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上,我们会看到德国足协制定了一个七级培训体制(如下图)。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在德国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在德国足协的七级培训体制中的前两个级别的说明中,首先提到的是“运动带来的乐趣”和“培养踢球的兴趣”,德国人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一件事物建立起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主动求知的意愿,而一切身体、技术、战术的灌输都可以凭借着受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提高而变得更加高效,能够为了快乐而踢球,那成材也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正是这样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这种一以贯之的足球哲学和培养体系,才造就了近年来世界大赛上这支踢法简洁、高效、流畅,并以此屠遍各路豪强的德国队。

    文化层面:全国处处皆是“魔鬼主场”

    有了明确的政策引导,也有了科学的培养体系作为方法论,换句话说,所有的客观条件都已经具备了,剩下的就要看作为主观执行者的“人”了。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截止到2014年,德国有将近1000万的足球注册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八分之一;2014~15赛季欧洲各队主场场均入场球迷最高的15家球会中,有八支德甲球队,其中多特蒙德队的主场场均观众排名第一,其主场最多可容纳83000名观众,而位于北威州的多特蒙德市一共只有60万人口!而上赛季德甲联赛的场均上座率也达到了全欧洲第一的90%。

    威斯特法伦球场的南看台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足球运动在德国民众中超高的普及程度和普通人对于足球的热爱,足球早已成为普通老百姓家生活的一部分,每一支俱乐部队都立足于本地区,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持续经营培养了大批死忠球迷,这些球迷对于球队的支持和忠诚世代相传,三四岁的儿童跟随父母到球场看比赛,为主队呐喊助威,为胜利欢呼,为失败哭泣......这在德国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这样的球迷文化氛围中,培养一个孩子对足球的热情简直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事。

    后记:

    以上就是近十几年来德国足球的一个缩影,我们可以发现德国足球取得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之间的关联:管理者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和政策,为足球改革奠定基调,即政策层面;专业人员为从青训到备战比赛的各个环节制定具体方法和方案,即技术理念层面;民众积极响应,纷纷参与到各个层面的足球活动中,即球迷文化层面。

    其实我们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在中国足球积贫积弱的今天,通过分析这样一个从谷底走向辉煌的足球强国近十几年来的历程,来为我们的足球运动提供某种借鉴。我们可以把上文中提到的德国足球复兴的三点核心因素代入中国足球中做一个类比:首先,在政策层面,近年来随着《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国家已经在行政层面重视起足球运动的发展,我们的校园足球也在如火如荼地普及发展中。其次,在文化层面,虽然中国足球屡战屡败,但我们最可爱的球迷们从未放弃对中国足球的支持。每每国足失利后铺天盖地的责备,恰恰体现了广大球迷们对中国足球“爱之深,责之切”的这样一种情感认同。而在目前看来,我们最迫切需要的,恰恰是科学的培养体系和技战术理念,以及一以贯之的足球哲学信仰,也就是文中提到的技术理念层面。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成大事者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在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天时(政策)”与“人和(文化)”的大背景下,尽快发现合适的“地利(理念)”并且能够从一而终才是当务之急,而德国足球的成功经验,或许会为我们提供一些现实的借鉴。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话送给每一个热爱中国足球的人,与君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们谈德国足球时,我们谈些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yd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