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哲思简友广场
476|《遥远的救世主》读书笔记(十一)

476|《遥远的救世主》读书笔记(十一)

作者: 裒益者 | 来源:发表于2020-10-07 22:26 被阅读0次

    第二十章丁元英、韩楚风到五台山拜访智玄大师,关于佛法,关于文化属性,特别是关于得救之道的讨论是此书最为精彩的部分,没有之一。这一段讨论,每每读来,都会再一次受到触动。

    丁元英他们刚开始用钱去试探,寻找真正的大师。结果,遇到智玄大师,不要钱,最后被丁元英的一封信中的一首词所打动,同意了见面。这首词如下: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丁元英解读,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关于佛教,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这个佛教以次第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市场竞争与扶贫,弱势群体的得救之道究竟是什么?

    丁元英所做的是想引发得救之道的讨论,他认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在于一个“靠”字,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能够开悟。

    智玄大师认为得救之道自古仁人志士各有其说,百家争鸣,仅以修证之理如实观照,就四个字“大爱不爱”。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最后,智玄大师给予了丁元英所作词的上阙九个字的修正,并留了一段缘分,下阕的顿悟与修正之缘。具体上阙修正如下: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这一修改,得了一个道天,因果不虚。且有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

    认知达到如此,则没有什么可以伤害到你了。因为,所有来的、走的你都可以坦然接受。当来则来,当去则去,中间自有缘定,不着相,不执意,随心、随力、随缘。可进可退,了无障碍,如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76|《遥远的救世主》读书笔记(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bd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