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周利和
【吃茶】
以前喝茶的方式和现在不一样,就像煮汤一样,把茶叶和水放到茶壶里烧,盛茶水的叫茶碗,就是吃饭的碗,所以叫吃茶。
茶籽种下后就不能再移植,否则就不能活,古人把这个意思引申,用来比喻女子“从一之义”,民间也因此有“一家女不吃两家茶”的谚语。
“吃茶”今人叫喝茶,它在古代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意思——女子受聘。
因此,古时女子受聘,就有“三茶”的仪式,一般认为“三茶”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或指举行婚礼时的三道茶仪式。
在婚俗中,“吃茶”意味着许婚,即旧时女子受聘于男家。《老学淹笔记》载:“辰沉靖州蛮(按,指今湘西怀化地区少数民族)男女未婚娶者,聚而踏歌。歌曰:‘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其中即带有试探是否同意许婚的意思在内。浙西地区媒人奔波于男女双方之间的说合,俗称“食茶”;而女家应允婚事后,立即给媒人泡茶、煮蛋,既是热情款待;同时也是借助传统物体公开表示许婚。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四川羌族婚俗中“吃茶”的特殊表现。川西北阿坝羌族地区婚仪中的茶礼,运用得十分独特而富于情趣。在女家许婚后,男家来迎亲时,“吃茶”的礼仪沿着迎亲队伍所到之处多次进行,村村吃一遍茶,寨寨都有人出来给迎亲队伍献茶和祝福。
沿途茶吃够了,祝福也满载着……“吃茶”的人,远非女方一人或女家及媒人几个人,而是包括了送亲、迎亲的浩浩荡荡的队伍;借助“吃茶”的约定俗成的礼俗,沿途许多人家都在广泛宣告和热烈祝福这一对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充分体现出羌族婚俗中的群体参与的原始遗风。
【喝茶】
后来,古人对茶有进一步认识,随着制茶工艺的改进和煮茶器物的改进,直接用沸水冲泡,就叫喝茶了。
喝茶,雅称品茗。
但是品茗也有个习惯的过程。
王濛是晋代人,官至司徒长史,他特别喜欢茶,不仅自己一日数次地喝茶,而且,有客人来,便一定要客同饮。当时,士大夫中还多不习惯于饮茶。因此,去王濛家时,大家总有些害怕,每次临行前,就戏称“今日有水厄”。事见《世说新语》:“王濛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有趣的是,“喝茶”在当代,又赋予了新的引申意。因涉嫌贪污腐化,被纪委带去做记录,被戏称为“某人被请去喝茶”。
【吃茶去】
吃茶与佛教相融合,成为佛家禅宗修行重要手段之一。最著名的,莫过于“吃茶去”的典故。
“吃茶去”是禅门的一句著名的偈子,出自禅宗历代祖师语录——《五灯会元》。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他喜爱茶饮,到了唯茶是求的地步,因而也喜欢用茶作为机锋语。
《五灯会元》载:赵州从谂禅师,师问新来僧人:“曾到此间否?”
答曰:“曾到。”
师曰:“吃茶去。”
又问一新来僧人,僧曰:“不曾到。”
师曰:“吃茶去。”
后院主问禅师:“为何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
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
是不是云里雾里了?能不能领悟,看自己的机缘与灵性了。
禅宗讲究顿悟,认为何时何地何物都能悟道,极平常的事物中蕴藏着真谛。茶对佛教徒来说,是平常的一种饮料,几乎每天必饮,因而,从谂禅师以"吃茶去"作为悟道的机锋语,对佛教徒来说,既平常又深奥,能否觉悟,则靠自己的灵性了。
赵朴初爱喝茶,也常以茶入禅诗。他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饮茶诗,其中《茶诗入禅二首》之一《吃茶》(五绝)即引用此典:
七碗受至味
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
不如吃茶去
并为《赵州禅师语录》题诗,云:
万语与千言
不外吃茶去
禅的意境多少和茶的精神意趣相通,茶的清净淡泊、朴素自然、韵味隽永,恰是禅所要求的天真、自然的人性归宿。
论茶道,近代日本似乎更有心得。茶自唐代传入东瀛,至十五世纪僧人珠光奠定了一套简单朴素的茶道仪式,十六世纪经千利休进一步完善,坚定确立了闲寂、枯淡的茶道美学观点,并使之升华到民族艺术的高度。
日本是岛国,偏安一隅,民族单一精致,善于吸收、总结、沉淀、堆积和挖掘。而且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也不像中国茶道受儒道释三位一体的综合影响,而最终归于“中庸”平和。日本茶道由僧侣引进,始终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自宋代禅宗东布,更使茶、禅融会贯通,达到“茶禅一味”的三昧之境。
品茶的确是一种美的景致,茶道的确含有深刻的文化精髓,而茶与禅的确有着一种浓稠得剪不断化不开的千丝万缕的情结。我们不妨静下心,暂且从一天的喧嚣中解脱出来,让心灵步尘赵州和尚一并“吃茶去”。
【作者简介】周利和,湖南人,植物专家,业余爱好旅行,摄影,写作……一直关注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儿童,关爱抗战老兵。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作家洪与》微信号:hongyupt
投稿邮箱:499020910@qq.com
《琴泉》微信号stzx123456789
投稿邮箱: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 邹开岐
编辑:洪与 姚小红 杨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