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听了两遍博仁老师导读《答刘内重书》。在导读中博仁老师又一次讲到立志、去除私欲,担当等等。好多内容以前也多次讲到,每一次听,每一次都有新的体会、新的感悟。
今天我想主要再说说去私欲的问题。先从自己身边的最小的事情说,我每周都去孩子的大学陪他一起吃个午饭,聊聊一周发生的事情,互相吐槽一下自己的生活。这件事情已经坚持了近两年了。孩子都上大学了,还是男孩,为啥还要每周去看他呢?很多人不太理解,其实在孩子高二的时候我看过他与同学的聊天记录,他说自己是一个缺乏爱的人。对于这句话我当时的反应是这个没良心的熊孩子,我为他付出够多了,怎么还会有这样的感觉呢?为此,我开始经常反思自己过去对待孩子、对待家人的一些态度上确实有很多问题。导致孩子感觉不到自己是被爱的,从那之后我就经常参加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活动,也学到了不少教育的理念。但是,学到了理念和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多不同的。虽然自己也有了很多改变,但是还是期待自己的改变能够得到孩子的认可,甚至想得到孩子的表扬。
在学习了阳明心学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的肤浅和幼稚。自己对于孩子的爱,不是为了回报,也不是为了得到表扬啊!自己对于自家的孩子还有这样的想法这不就是还有“私欲”吗?明白了这个道理,再去看他就不再有任何的想法,就是单纯的去,单纯的一起吃饭聊天,没有任何“私欲”,聊天也就更加愉快了。
回忆自己的当初立志就是做一个快乐的人,在寻求快乐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