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名家名作欣赏片段读书笔记万卷好书读书会
【法】安德烈·纪德《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片段2

【法】安德烈·纪德《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片段2

作者: 白夜书摘 | 来源:发表于2020-10-18 19:49 被阅读0次
    1.就在半个月之后,他却写道:“在我勇气和精力的所有储备中,在我的心灵深处,仍然存在着某种纷乱的、模糊的东西,某种近乎绝望的东西。纷乱,苦涩,对我来说最为反常的状态……而且,我孤独一人!……然而,我似乎始终准备着生活下去。这很可笑,不是吗?真是猫的生命力!”他那时候四十四岁;不到一年,他又结了婚。
    2.“我没有了写作的兴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或者说,我写作起来十分痛苦。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实在弄不太明白。我只是想,这是因为我需要俄罗斯。无论如何,必须回国。”另一处,他写道:“我需要俄罗斯,为了我的工作,为了我的作品……我十分清楚地感觉到,无论我们生活在哪里,在德累斯顿或是在别的什么地方,那都无关紧要,我始终是在异国他乡,脱离了祖国。”还有:“假如您能知道,我在这里,是那么地感到自己是个无用的人、外乡人……我变得愚蠢和狭隘,我丢失了俄罗斯的习惯。没有俄罗斯空气,也没有俄罗斯人。总之,我根本就不能理解那些俄罗斯移民。那都是一些疯子。”
    3.他在《死屋手记》中写道: 没有一个人活着而没有一个目的,并为实现这一目的而付出某种努力。目的和希望一旦消失,忧虑就常常会把人变成一个魔怪……
    4.不应该为了任何目的而糟蹋生命。
    5.给心理学家的道德教训:不要到处兜售心理学!绝不为了观察而观察!那只会产生一种错误的看法,产生某些“造作的”、故意夸大的东西。只为了想去经历某些事情而去经历,这是不会成功的。在事件发生过程中不能允许向自己看,要那样的话,任何一瞥都将成为“毒眼”。一个天生的心理学家出于本能,不会为了看见什么而去看的。同样道理,一个天生的画家也是一样。他从不模仿大自然作画,他依赖他的本能,依赖他的暗房,来筛选,来表达“情况”“自然”“经历之事”……他只有共性、结论、结果的意识。他不承认依个别情况而作的主观推断。如果换个方法去做,例如,像巴黎的小说家一样,兜售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心理学,又会是什么结果呢?窥视到某种现实,每天晚上带回一小撮奇闻轶事。但是请看看它会变成什么……
    6.只要我们的天性还在,那么天性的前后不一贯便会显得那么别扭,那么可笑。我们否定这种前后不一。我们会竭力去消除它。我们每一人都意识到自身的整体性、自身的连续性。我们身上一切被压抑的无意识的东西,如同我们所看到的在克拉艾斯身上突然表现出来的感情,如果我们不能将它们斩尽除绝,那么至少也不能看重它们。我们的一举一动,总是按照我们以为一个像我们这样的人应该做的那样去做。我们的多数行为并不是听从我们意愿的驱动,而是出于一种需要,去模仿我们自己,在未来中打上过去的烙印。我们为线条的连续性和纯洁性而牺牲真实(即是说真诚)。
    7.总归一句话,我们觉得,我们离儒勒·德·戈蒂埃先生[83]称之为包法利性格——他根据福楼拜笔下的女主人公之名造出的名词——的那种东西不太远了。因为这个名词正是用来称呼这样一段距离,某些人欲超越这一距离,脱离自己的生活,而去过想象中的另一种生活,跳出自己本来的身份,去成为他们自以为的或他们愿意成为的人。 每一个并未见弃于现实却竭力去趋向理想、竭力迎合理想的人物,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两重性的例子,一个包法利性格的例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法】安德烈·纪德《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片段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in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