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过,天气虽然尚未真正转凉,但从季节上来讲,这一年的夏天已然结束。
而此刻我要说的是,过往从没有一个夏日能像今年的夏天这样令我满足。因为在简书这个写作平台上,我与同样喜爱诗词的你们分享了这么多好词,收获了这么多快乐。
感谢它们的存在,给了我感动和喜悦;感谢你们的阅读,给了我共鸣与支持。
愿岁月悠长,诗意不忘。
1.《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北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忘了从何时开始,我沉迷于这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有时候都觉得它不像是词中的句子,反倒像一首律诗的完美收笔。
那么东坡先生,如果你真的就这样小舟从此逝了,那么请让我穿越千年,在海上与你相逢。
那是我美好的愿望,而我知道,这句词也是你美好的愿望,但也只能是愿望,因为——长恨此身非我有啊。
这又是被贬黄州期间的词作,又是一次饮酒后的情境。此时苏轼住在长江边上的临皋亭,他在离自己住处不远的地方开辟了一片荒地,种庄稼可以贴补口粮,栽花树可以怡情怡性,他将这块地称之为东坡,并自称东坡居士,苏东坡的名号便也由此而来。
这天晚上,他在东坡上喝酒,醉了便睡,醒来再喝,回家的时候已夜半三更。此时家童已经熟睡,他敲了半天门都没能将其叫醒。此时的苏轼确然收敛了性情,如果是以前的急脾气是非把家童敲醒不可的,现在的他心里有种随遇而安的恬淡旷达,于是,索性伫立在江边悠闲地听起江声来。
此刻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只有江水拍打着堤岸,声声做响。在苏轼耳中,那仿佛是一首湍急奔腾的曲子,一段呼啸而过的人生。
所以下阕,他开始了深沉的人生思考,活了四十几岁,他越发觉得这副身体不是自己的,这种感觉多么遗憾。人什么时候才能忘却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才能潇潇洒洒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望着波澜不兴的江面,他真想乘一叶小舟,从此只寄情山水,品享诗酒,消失在俗世的烦扰之外。
另外,关于这首词的后续据说还有个有趣的故事。此词不知怎么就流传了出去,一时间谣言四起,都说苏轼写了这首告别词后,就乘船逃跑了。当时的黄州太守吓得要命,因为他是有责任不让被贬的苏轼离开黄州的。于是他急急忙忙地去寻找,结果发现苏东坡正在家里美美地睡觉呢。
我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里读到这段时,忍不住跟着笑起来。这样一位千年前的男子,带给我多少牵扯灵魂的震动,和多少融化心田的欢喜。
2.《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苏轼·北宋)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关于苏轼是位美食家这件事情,我想任何诗词迷都不会有异议吧,不然,最起码东坡肉会出来作证的。
不想做吃货的词人不是好太守。这东坡肉正是在苏轼做杭州太守时成为了本地第一道名菜,并流传至今。而据说东坡肉并非是在杭州首创,它是创制于徐州,完善于黄州,名扬于杭州的。由此可见,在被贬黄州的那段人生低谷期,苏轼也确实乐观旷达,并懂得以美食来取暖。
正如萧伯纳曾说过,没有一种爱,会比对食物的爱更真诚。
苏轼显然是一个极其热爱生活的人,在他的诗、词、文里,随处可见吃吃喝喝的描写,这首《浣溪沙》就描绘了一次春游的野餐情形,当然,这次吃得还算清淡了。
这首词是苏轼与朋友同游南山时所作,此时他已经离开了被贬之地黄州,因此心情十分舒畅,连作词的调子都是轻快舒适的。
虽然起笔就写到了雨,但苏轼何曾忌惮过风雨,对于这个可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来说,这点细雨斜风实在是影响不了什么心情。而且慢慢的,雨停了,那淡烟疏柳都来向放晴后的沙滩献媚。
上阕的春景描写过后,下阕便毫不客气地开始吃吃喝喝了——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用上面飘浮着白泡的茶作为午茶,再来一盘蓼菜的嫩芽与青笋作小菜。
最后总结道,人生最有味道的便是这清清淡淡的欢乐啊。
是呢,人生不在于有何等的荣华富贵,有怎样的功名利禄,身边有亲密的家人与朋友,内心有一份真正的安然与愉悦,便是圆满的幸福。
3.《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李煜·南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破阵子》,在李煜的词作中不是最出名的,也不是最美的,更不是最悲的,但在我第一次读到的时候,它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种深刻,不是因为感受到了南唐亡国前的富丽堂皇,也不是因为体会到了亡国后李煜的仓皇可怜,而是让我发现了这位千古词帝不加修饰的天真与直率。
这首词依旧是写于亡国之后,对往昔的追忆早已成为了李煜被囚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词的上阕里,回忆是繁荣耀眼的。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好一派豪气艳丽的场景。李煜从生下来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一切繁华似乎都是轻而易举地奉到了他的手中,他以为自己会永远拥有这样的生活,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失去。
几曾识干戈,这五个字不禁让我心里微酸,多么坦白的后主。他知道自己只会舞文弄墨、作曲弹琴,哪里见过什么是战争,于是他就坦率地说出来自己不懂,没见过。
下阕提到了亡国的时刻和他作俘虏后的变化。他的腰细了鬓白了,这里涉及到沈约和潘岳两个人,以沈腰来代指日渐消瘦,以潘鬓代指中年白发,这是家国的忧思与心中的凄苦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迹。
亡国的记忆似乎就在眼前,记得降宋的那日,他是多么仓皇狼狈,匆匆地辞别了宗庙,耳边传来了离别的歌曲,那是教坊中的乐工在弹奏着与他告别。
最后他对着那些曾服侍他的宫女流下了眼泪。垂泪对宫娥——这就是真实的李煜,不见得会为国家大业顿足捶胸,却会和分别的姑娘们一起哭泣。
正因为这份天真纯粹,正因为这份才华横溢,我无法不喜爱他,虽然他是亡国之君,但作为词人,他在我心里的地位仅次于苏轼。
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实在是很早就与我相遇了,以至于后来我开始着手做积累诗词的笔记时都忘记了写它。好在某日突然想起来,于是它带着一抹夕阳、一径花香出现在了这里。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不只是我们上学时背的名句,也是少女初成时的情思,当然还是词作中令人拍案叫好的对仗。
一般说来,伤春悲秋是诗人或词人骨子里自带的属性,谁也无法阻挡他们叹息“流光容易把人抛”,自然也不能不让他们感慨“无可奈何花落去”。
写时间的流逝,写惜春的必要,写怀旧的惆怅,写渐老的情怀……这些东西在诗词作品里数不胜数,而这首《浣溪沙》是其中较为清丽自然的佳作,而且不乏耐人寻味的哲理。
能够饮一杯酒填一阕词的感觉应该不错吧,但为何想起了去年这个时节的旧这亭台呢?词人的世界总是这般充满无言的想像,比如看到夕阳西下的时候不禁会想,下一个夕阳时分也不远了吧?
词的下阕有一种岁月流逝的惘然,仿佛做了个梦一般,但又似乎有人生的哲理在其中。我们无法阻止自然的规律,人生看似在不断地重复着,但其实每一天的人事与感受都不再相同。花的飘落身不由己,而归来的燕子还能是去年的那只吗?
词人如此想着念着,独自徘徊在小园的香径上。
5.《满庭芳》(山抹微云)(秦观·北宋)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虽然秦观的词里,我最喜欢的并不是这首《满庭芳》,但不得不承认,这是秦观最重要的代表作,它将一位婉约派词人的情感与笔力发挥得恰到好处,也难怪他会借此被称为“山抹微云学士”了。
通过词的下阕词句“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可见,这是写给青楼歌女的词。而“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这八个字真是香艳又唯美。除却情爱,后面的词句也带有饱满的感伤,因为分别了,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忍不住流下泪来,连衣袖上都沾了泪痕。但纵然望断高城,望尽黄昏的灯火,也望不见那个人的倩影,只能徒增一份伤情罢了。
其实与下阕相比,上阕才更见功力。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起笔就是一句对仗,而且画面感十足。在这空灵的意境中,还有画角的声音出现,更增添了一份缥缈。正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词人在船上要与歌女告别了,捧起离别的酒樽,不禁想起共度的时光,可一切都结束了,又何必再回首。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这是该词里我最喜欢的句子,不仅有马致远笔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天涯”的意境,也让我想到了隋炀帝杨广的那首小诗: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暗消魂。
真是美呢。又美丽,又感伤。
6.《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南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在宋代,能将诗和词写得都很好的,陆游算是一位。
这首《诉衷情》和辛弃疾的《破阵子》的意境有几分相似。都是在回顾当年驰骋疆场的旧梦里,意识到自己老了,然而这种无能为力的失意,却并不能遮盖那一腔爱国的热血。
写这首词的时候,陆游已经年近七十。人上了年纪,总是喜欢怀旧。他想到了当年征战沙场的情景。那是怎样不远万里投军杀敌,为了能建功立业,不惜单枪匹马保卫梁州。“觅封侯”用了班超的典故。班超曾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以取封侯。”此处陆游正是想表达自己欲在战争中立功取胜的决心。
然而如今,这种关塞的生活和军旅厮杀的快意却只能在梦里出现了,而梦又终有一天会消失吧,就像灰尘覆盖了穿过的貂裘,使其颜色陈旧布满尘埃。
下阕不再追忆往事,而是直击现实与内心。金兵还没有被灭,双鬃却已先白了,这惆怅的泪竟是在白白地流淌。这辈子谁又能够料到,心系抗敌前线的人,却等着在沧州老死了……
而陆游真的老了吗?其实未必,他只是屡屡遭到排挤与贬黜,那份壮心不已的激昂和深沉的爱国情义清晰地回荡在字里行间。
这份感情,还有一句词可以形容,那便是他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辛弃疾·南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电影《不二情书》中有很多古诗句,其中就有这句——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这两句,甚至整首词我是会背的,但当时倒一时想不起它出自哪位词人之手了。
后来发现,它竟然是辛弃疾的词作,也难怪,这会令我有刹那的错愕,一不小心便把它当作了晏殊或晏几道的句子。
这首词代表了辛弃疾婉约的一面,谁说豪放派词人下笔就得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他们也可以轻轻地吟出“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嘛。
词的起笔就告诉了我们季节与时间,柳塘新绿的春天,寒鸦归巢的傍晚,然后眼前便能出现一片温柔的愁思。
“不信人间有白头”,可不是不相信人间有白头到老这回事,而是愁绪让人白了少年头。所以这句的意思应该是:若不是亲眼所见那离愁别恨,是不会相信人间有因为伤心而白了头的。
而词的下阕又进一步延展了这种离愁别绪,甚至夸张地形容成肝肠寸断,泪水难收。而此时此刻,除了倚着栏干独自愁还能做什么?
这首词完整的标题是《鹧鸪天·代人赋》,也就是作者代替一位内心充满离别相思之苦的女子所做。这样看来,铮铮铁骨的稼轩居士还真是有一个温柔的心呢。
8.《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北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见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若让我选出心中最深情的十首宋词,想必这首《卜算子》应该在内。
相对来说,它的语言风格平白如话,颇有一种民歌的自然纯朴,但这并不妨碍它情感上的深情与执著。比起那些故意卖弄技巧,用字晦涩难懂的词不知要好多少倍呢。
这首词是李之仪携歌伎伫立于长江之畔时,面对滚滚长江水,有感而发写下的。
词中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倾诉了对心上人的惦念与牵挂。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是想念一个人,恨不得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与他扯上关系。本是奔腾不息的长江,却能让她想到自己住在长江之首,而他栖居长江之尾;本是自然流动的江水,却能让她在万般相思里幸福地想,我与你喝着同一条江的水。
只愿君心似我心——这七个字曾经让我一见钟情,其句意太美太深沉。
我想着你爱着你,希望你对我也能如此,那么我定然永不辜负这份相思的情意。
其实这首词最令我满意的地方是,能将思人的情怀写得不那么悲凄,有深情,有决心,有感叹,但也有期待。
《卜算子》这个词牌,正常来说是上、下阕各22个字,而李之仪的这首下阕却多出了一个“定”字,此处为衬字,或曰添声,用这个字来进一步强调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这里面饱含了那份一定不会辜负的坚定。
好吧,说实话,我个人倒是较喜欢“只愿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这样通篇读下来,节奏感更好。许是我读苏轼的“缺月挂疏桐”读惯了吧,还是觉得像那样正常字数的《卜算子》更对口味。
9.《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宋)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作为宋代公认的才女,李清照的词作总是有着细腻的情思与感染力,读她的《声声慢》时,我们会为她凄凉寂寞的生活而感叹;读她的《一剪梅》时,我们又跟着她一起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而苦恼,而此刻看着这首《点绛唇》,我们也会为她属于少女的天真烂漫、娇憨羞怯而微笑吧。
李清照后期的词之所以多有凄苦愁闷之感,那是因为她的丈夫先她而去,她的国家北宋也灭亡了,她不得不过上颠沛流离的日子。
而她的少女时代,则是一段相当无忧无虑的时光,出身书香名门,才华不让须眉。
而这首小词正是她早期的作品,我们从中不难看到那是轻松愉快的一天,年少的李清照荡过了秋千,站起来慵懒地拍了拍自己纤嫩的手。这时才发现因为玩得太高兴了,汗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浸透了身上的罗衣。
也恰恰是在这个当口,竟然有客人进了她的家门。而古时的女子是不可以随随便便见外客的,于是慌得她顾不上蹬好鞋子,只穿着袜子就开溜了,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下来。然而,少女天真的好奇心又让她想看看来者的模样,因此她倚着门回过头去,假装闻起青梅香来。想必她的眼睛一定悄悄地瞟着那个男子,这不禁让我想起她的另一句词——眼波才动被人猜。
多么调皮又多么可爱的姑娘,只是,进来的那个人会是赵明诚吗?
10.《南乡子》(细雨湿流光)(冯延巳·南唐)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这是我第一次选冯延巳的词。一直觉得花间词不能多读,读多了会腻。而作为花间派词人,他的有些词读起来其实还是不错的。
冯延巳不只是南唐著名的词人,还是一位高官,三度入相。南唐一共三代皇帝,他辅佐过前两代,只是没有赶上在诗词方面更出众的后主,他逝世于960年,一年后李煜登基。
这首《南乡子》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花间词作,虽然它写的也是哀婉的闺怨,但在用字及风格上却清奇飘逸。这里没有大量的对女性妆容服饰的描绘(这正是我不太喜欢花间词的地方),而是更多地从情感上着墨。
起笔便是以细雨、芳草来烘托无聊的光阴和盼君君不至的苦恨。后面无论是凤楼还是楼阁里的摆设寝具,似乎也都感染了那份愁绪。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真是读来就觉得美不胜收的句子,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惆怅的世界里,做做梦也是好的。但是梦醒来的时候,还是要面对残酷的现实,那个薄幸郎怎么还不来,真是负了她的大好春光。此时会让人想起,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话说这首词中有我最爱“细雨湿流光”,这五个字读来太有感觉了,尤其在下雨的天气里。也正因为喜欢,曾经将它后面又填了三句,变成了一首小诗:
细雨湿流光,情长落笔香。春风如解意,无字亦成章。
好了,这期就到此为止。
愿一天比一天凉爽的秋风吹落我们的燥热,愿好诗词带给你一份天高云淡的惬意。
网友评论
你这是秒回嘛~~可惜我也只能快闪一下~~继续去忙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