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作者: 少女阿白 | 来源:发表于2016-05-13 12:19 被阅读1553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定 风 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雨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嘉佑元年(1056年),有少年苏子瞻,穿越蜀道入京参加科举考试。第二年,便考中进士,少年才气,脱颖而出,一时之间,与弟弟苏辙二人可谓是名满天下。怀着对朝廷对天下苍生的一片热忱,他上书言事,反映民间疾苦,为百姓请命。却也与此同时,被党人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排挤,一次次被贬,一次次远离政事。

这首《定风波》即作于苏轼黄州被贬之后的第三年。经过了乌台诗案,本是“魂飞汤火命如鸡”,几乎被处死的苏轼心中应该是忧患与悲慨重重,可是苏轼却将这忧患与悲慨点点晕开,融合在黄州景色之中,换来淡定自然与洒脱天真。

黄昏,风雨突然袭来,不期而至。没有挡风的蓑,没有遮雨的笠,更没有避雨的茅店,满耳只有风吹山林、雨打竹叶的声音。面对风雨,同行人叫苦不迭,唯有诗人依然且行且歌,一双草鞋一竿竹杖在泥泞中跋涉,何等从容,何等洒脱。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从“莫听”二字便可以看出诗人的真性情。雨声淅沥,穿林打叶,皆是眼前所物,客观存在。那么该怎样呢?“何妨吟啸且徐行”便给出了答案。雨中满目徐行,既呼应了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了下文的“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让人感觉出诗人的一份洒脱,甚至还多一份豪迈爽朗;而“何妨”更是添加了一份调皮,似乎诗人有意挑战这风雨,不经意间,就有了趣味。

“竹杖芒鞋轻胜马。”三句,由“吟啸且徐行”发展而来,表面写词人动作,实际上写的却是一种心态,一种生活。竹杖芒鞋,是农民的行走工具。诗人曾有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初入庐云》),读到这里,我们便知晓,诗人“我是世间闲客此歌行”(《南歌子》)的意味。而马,则是官员的坐骑,既所谓“行人路上马蹄忙”(京戏《桑园会》)。那么,“竹杖芒鞋”比“马”胜在哪里呢?雨中行路,向来轻巧方便的竹杖芒鞋此刻却显得拖泥带水,怎么比得上骑马的快捷呢?读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猜到,马儿象征的是功名富贵宦海沉浮,摆脱了这些束缚,诗人自然是感到了轻松惬意。我想,这大概就时我们常说的“无官一身轻”吧。

而这自然而然便引出了下文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诗人似乎有一种笑傲江湖的豪情,被贬官职一次又一次,那又怎样呢?被奸人所排挤,那又怎样呢?“何妨”二字,将诗人内心的不屑与豁达表达得淋漓尽致。

下片写到“山头相照却相迎”三句,虽是写实却也透露出诗人淡淡的喜悦,更是再次点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若微冷的秋风比喻人间的不快,山头相照的温暖的阳光则象征了人间乐事。《赤壁赋》中苏轼讲:“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从这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的那份淡然。苏轼常常写“古今如梦”“夜来幽梦”“人生如梦”,从梦中突然惊醒的一种感觉。而在这里,料峭春风,乍暖还寒时,突然酒醒,恍若梦一场,迷离间和煦温暖的阳光,很是亲切。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风雨声,苏轼有名句“夜雨何时听萧瑟”(《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回过头看一看我所走过的地方,穿林打叶,雨打风吹,那不是很萧瑟凄清吗?想一想我这半生所经受的那些个打击与苦难,荣辱浮沉,饱经风霜,那不是很寂寞荒凉吗?可是如今我悠然自得的走在自己的路上,过着自己的生活,没有了风雨,也没有了阴晴。苏轼的心里是这样明净,喜与悲伤,醉与超然,镇定与自若,坦荡与不羁,便在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全部包含。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这是一种超越荣辱、得失的旷达心态,而诗人本身的那种对人生的积极超脱的心态,为整首诗更添了几分恬淡清高的意境。

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苏东坡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一切的苦难都不在我的心中,就像一场风雨过去了。云散月明,月光依然皎洁;天容海色,清白无需点缀。

从此,我们便知晓了,苏轼及其词之所以伟大,不仅是因为他“明月几时有”的潇洒,也不仅是因为他“大江东去”的豪迈,更是因为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

参考资料

1.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新一版:699-701.

2.蘅塘退士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214-215.

3.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215-220.

4.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4-66.

5.蒋勋.蒋勋说宋词.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12-132.

相关文章

  • 2018-06-23

    几多风雨几多愁,何不一蓑烟雨任平生 ——读苏轼《定风波》有感 好久没...

  •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01 古之大文豪,多年以后就成了文化符号,于是,他们的名字会在一定的范围里被谈及,比如说诗仙李白、改革家王安石、史...

  •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

  •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 风 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三月七日,大雨,仆人阿翁刚走,雨具都在他身上,离开前说:“东坡公子,留把伞吧”,我拒绝了,这个季节,哪会下雨。 我...

  • 苏轼 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后世人眼中,苏轼是一个被当世人众星拱月般推崇的偶像级人物。他官场得意,人生道路一路顺风。他性格开朗,交友广泛,...

  •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大家好,我是杏月班的王晓晨。我今天要给大家,带来一段关于苏轼的演讲。我这次演讲准备分4个部分,一个是苏轼简介,其中...

  •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庚子年的开端,异常艰难。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许多人宁静的生活。 大家在焦虑和恐慌的侵袭下变得提心吊胆,惴惴...

网友评论

  • Super安浅浅:看了评论和文,写的好啊,你说是仿写,仿写的也挺美的啊。赞
  • heliwei:好人好文彩!
  • 掠刀:不错呀,妙绝,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飞戈菲戈:支持你!
  • c151aaaa2eb6:第一次写成这样水准已经很高了,想必翻阅了大量的史料记载,好好努力,毕竟老祖宗流传下来这么多年肯定是有意义的,
    少女阿白:@殇逝IRISLT 刚刚改了,非常感谢。
    c151aaaa2eb6: @少女阿白 我发现了两个错误点,第一:有个字打错了,第二:应该是山头斜照却相迎,不是相照,
    少女阿白: @殇逝IRISLT 非常惭愧,只能说是仿写,还是请大家尽量多翻一翻我的参考书单。
  • 754feb55af33:最后想说,诗句的传承并不是传承的用法。传承的是经历,是境遇。是心境。
    拂晓听雪:@754feb55af33 有理,只有经历了,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佳句。
  • 754feb55af33:我并不是很喜欢你把词根据自己的想法解释的所谓的透明。本来诗句的品味是与古人对话。每个人的感受都不相同。而每个人对诗词的理解感受也不一样。甚至每个用法都不敢苟同。所以真的诗是用心品的。你如果没有相似的经历相似的境遇完全是不会体会出来的。
    少女阿白: @754feb55af33 坦诚讲,我还是一个刚刚进入大学的小孩,赏析诗词目前还是在学习名家的阶段。诗人的情丝,诗人的精神,大概我们需要很多时间才能明白,也谢谢你。
  • 46529fec8baf:以前在课本上看到这些诗词,总会因为后面有一个背诵全文的字眼而提不起来好感。即使全文背的滚瓜烂熟,也用不能很好的理解诗人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即将大学毕业的我再回过头来看到这些个诗词句子,不禁有了更多的感悟,隔了这么多年,温故而知新的感觉原来是如此的奇妙。古人能达到的那种豁达真的是令人折服。
    少女阿白:@joselovesecho 这是我一次我不太成熟的作业,参考了大家的作品,感兴趣的请一定要多多翻看我所列的参考书目。名家的作品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对于诗词的理解,再到慢慢对诗人的理解,多多少少会影响到人生。
  • e6095d6c085b:其实这首词,跟林夕那句,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有相同的心境
  • c31274f8c22f:挺喜欢这首诗。
    少女阿白:@执贝 这是我一次我不太成熟的作业,参考了大家的作品,感兴趣的请一定要多多翻看我所列的参考书目。
  • cc781aecca51:诗歌鉴赏吗?
    少女阿白:@孙悟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这是我一次我不太成熟的作业,参考了大家的作品,感兴趣的请一定要多多翻看我所列的参考书目。
  • eabefaf570a0:不错的
    少女阿白:@对面的风 这是我一次我不太成熟的作业,参考了大家的作品,感兴趣的请一定要多多翻看我所列的参考书目。
  • 不存在咯:收入专题《闲谈人物》,期待您接下来的文字,希望您多多关注本专题。

本文标题: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zp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