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儒,大抵没有人像苏轼那般生前死后都讨人喜欢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宋四家之一,是豪放派词人代表,是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然,在爱情面前,他只是一位普通的丈夫。我想写写他的爱情故事,是关于苏轼,关于一个豪放男人的似水柔情。
1.羞归应为负花期,已是成荫结子时。
提到苏轼的爱情,人们想到的是他的妻子王弗。其实,苏轼的初恋是他的堂妹,史书上没有记载她的名字,在苏轼的纪念诗文中,他亲切的称她为“小二娘”。
苏轼十八岁之前所有美妙的回忆都与小二娘有关,这是一个天使一般的女孩,纯洁、健康、可爱。郭沫若曾在回忆录里坦白,年少的他很想去摸一摸新婚嫂子那纤细的手,情窦初开的少年苏轼,也曾懵懂的想去牵她的红酥手,不料她的红酥手却被另外一个男人牵去了。
少年苏轼平生第一次尝到了失恋的滋味,那是一种淡淡的似乎又很美好的忧伤。后来他得知初恋已出嫁时,为她写情诗,曰:“羞归应为负花期,已是成荫结子时。”
小二娘死的时候,苏轼曾用“情怀割裂”、“心如刀割”这样惨烈的词语来形容他的心情,并为小二娘写一往情深的祭文:“……万里海涯,百日讣闻。拊棺何在,梦湿濡茵。长号北风,寓此一尊。”可见,当年的苏轼对小二娘是动过真情的。
苏轼对小二娘的感情,是情意结般的高高在上,可以自诩。就好像有个人叹息,当年他喜欢过一个女子,可是那个女子是别人的女朋友,他不好意思去表白,甚至连争抢的心也没有,那时候他还是个小卒。后来,她和先前的男子散了,他也逐渐有了名气,可是他跟她,毕竟错过了!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是他的情意结,但他也是万人称道的好男子。 初恋对于他来讲,是淡淡的而又美好的忧伤。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提到《江城子》,就想到了他的第一任妻王弗。王弗,是一个安静而又灵敏的女人,既有大家闺秀的端庄,又有小家碧玉的贤淑。这是一个典型的贤妻。
16岁时,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在仕途上的得力助手。
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性格“敏而静”,作为进士之女的她,一开始并没有向苏轼夸耀自己通晓诗书。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则在旁边终日不去。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给予提醒。好奇的苏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答上来,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
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她聪慧,博闻强识,读了很多书,于是成就了“幕后听言”的千古美谈。她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所以当王弗逝去后,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为她立碑,写下情深意浓的《亡妻王氏墓志铭》。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用以寄托哀思。
直到十年后,午夜梦回,苏轼仍不能忘怀那段与王弗共度过的美好时光,写下了这首让后人读来黯然泪下的千古绝唱《江城子》。对于王弗的深情,不仅是苏轼对亡妻的怀念,也是对自己青春年少岁月的祭奠。
3.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
王闰之,她是苏轼的第二任妻子。作为进士之女,嫁一个年轻貌美前途无量的书生应该不成问题; 能以十一岁的年龄差距去做填房,除了崇拜和敬佩,更多的是感动于苏轼对妻子的深情厚谊。
她贤淑温厚,尤其待苏轼前妻之子犹如己出,她是典型的良母。
在苏轼身被“乌台诗案”是日子里,在苏轼被贬黄州的艰辛里,她的温柔是寒冷的冬季那温煦的阳光,繁华时如是,落魄时如是。
王闰之陪伴苏轼经历官海的大起大落。 先后历经著名的“乌台诗案”和“黄州贬谪”,经济最困难时,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
苏轼“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王闰之惊怖之下,担心那帮小人还会从诗文中找出苏轼的罪状,于是把苏轼的诗稿焚毁。
这么好的一个女子,陪他走过了人生中跌宕起伏的二十五年。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
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可见,苏轼对王闰之的感情是极其深厚的,两人是经历过了相濡以沫共患难的一段艰苦岁月,这段时光是与富贵荣华不能比的。能与自己所爱的人相守二十多年,也许对王闰之来说,也是幸福。
苏轼在其妻死后百日,又请画家李公麟画了十张足以传世的罗汉像献给妻子的亡魂,并终于在十一年后由苏辙将停放在京西一座寺庙里的王闰之的灵柩与苏轼埋在了一起,真正实现了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的誓言。
他们的美好情感以一种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的无言,在平淡坎坷的流年里相依的深厚诠释着另一种美丽,让人感动落泪。
4.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美如春园,目似晨曦”的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兼侍妾。
朝云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她是杭州西子湖畔家境贫寒而不幸沦落的一名舞女,虽身在烟尘,却具气质非凡, 令苏轼一见倾心。
苏轼先是收为侍女,后又收为侍妾。她是苏轼亲手培育的一株解语花,是曾经淹没又被唤起的心灵相悦的红颜知己,是苏轼眼里出尘脱俗的“天女维摩”,是苏轼生命历程里最为轻盈的旋律。
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灵动仙子。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王朝云。
她更是苏轼凄凉晚年唯一的依偎;在苏轼被贬惠州的日子里,朝云万里相随,九死不悔;从来到苏轼身边的那时起,对苏轼“钟敬如一”;只有她用一双慧眼看出夫子的“一肚子不合时宜”,令晚年的苏轼大笑的眼泪都出来。那是能懂他的心的奇女子啊。
但不幸的是,朝云也先于苏轼在惠州病逝。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他为她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朝云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背影,就这样款款地走在暮年苏轼的深情里,走在了苏轼的深情文字里,直到永远。
朝云墓如今已成为海南名胜之地。
5.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一生为情所重,有着极好的女人缘。除了上述四位,其实还有一位女子跟他是无缘无分。
据元代《女红余志》记载,惠州有一温姓女子名超超,到了十五岁都不肯嫁人。她生得清雅俊秀,打小识文断字,知书达礼,尤其倾慕苏东坡的人品,喜吟他的诗词歌赋,曾与人云:“嫁郎当得苏学士。”
当听说苏轼到了惠州,她天天徘徊在苏轼的窗外听他吟诗作赋。那一夜,东坡念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超超感慨于“雪泥鸿爪”的人生比喻,情不自禁地伴着他小声吟读。他听到窗外有人声,推窗查看,却惊得她逾墙而去。
后来,苏轼发觉超超对自己的仰慕之情,虑于两人年龄差距,不愿误人青春,恐有不便之处,就匆匆离开了惠州。
元符三年大赦,苏东坡终于回到了惠州,听人说超超已死,葬在沙地里,悚然动容。站在超超已是野草丛生的墓前,不禁百感交集,清泪潸然而下。他为她写了首《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一生情路上遇到的女子,于他而言:王弗是贤妻,王闰之是良母,王朝云是知己,小二娘是初恋,温超超是无缘分。暂且不论他的政治仕途,只看他的爱情,他是幸福的。在我心里,他是一位体贴、深情的丈夫。
于是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用于感慨吧:“有情人容易,有情人不容易。”
网友评论
白居易在驾驭《长恨歌》《琵琶行》这样的长诗时笔力确实深厚,而他的小令也很好,比如《忆江南》就很美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