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赵冬梅:“好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反思的历史”

赵冬梅:“好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反思的历史”

作者: 松下闻 | 来源:发表于2022-04-17 09:38 被阅读0次

赵冬梅教授说自己是北大历史学的“奇葩”教授,因为她几乎算是北大历史系第一位尝试走出象牙塔,去到电视平台中与大众沟通的人。 一个象牙塔里面的教授要走到塔外边去的时候,面对镜头,面对观众,讲真正的历史,其难度可想而知:既要经得起专业视角的挑剔,又要让读者大众喜欢读、有收获——就史学的功能而言,这是人类以古鉴今、追求真理的本能需求。对历史学者而言,这意味着象牙塔与大众读者的联通。

最难能可贵的是,赵冬梅眼中的“好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反思的历史”。她曾说:“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曾经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曾经活过每一天,像我们一样快乐过、勇敢过、挣扎过;他们曾经汲取过前人的教训,发表过自己的见解,如今,他们又可以成为我们的教训”。

这本最新出版的《人间烟火》即赵老师30年研究中国史的结晶,通过带有温度的讲述,还原日常生活中的“烟火气”。

普通个体熠熠生辉的生命故事

传统史学通常侧重宏达叙事,那些微不足道的普通个体的生命故事往往被忽略、被掩埋,散落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被遗忘。

但是,颇能触动读者心弦、引发读者共鸣的,往往是那些经久不息、绵延不绝、带有历史体温的个体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因为今天的我们也正经历着同样的爱欲挣扎。

所以,若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应该照一照我们寻常百姓的日常与人生。赵冬梅老师通过生动的故事,打捞那些虽代代相传却以碎片化面貌呈现的日常生活史,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在历史文化中探寻中国人行为的深层逻辑。

以人为暗线,串起生活中衣食住行、行走坐卧的日常这条明线,既有客观具象的历史场景与器物,又不乏主观的人参与历史、影响历史,乃至书写历朝历代日常生活的历史,这一写作视角带有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个体无法选择性别、家庭和时代,唯一能做的是接纳家庭给予的,并在性别与时代的规定中,努力活出自我。

历史文化是民族的基因,它深刻、久远地影响了每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处世态度。也只有从这个视角,才能探寻到中国人精神中的“隐秘角落”。

相关文章

  • 赵冬梅:“好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反思的历史”

    赵冬梅教授说自己是北大历史学的“奇葩”教授,因为她几乎算是北大历史系第一位尝试走出象牙塔,去到电视平台中与大众沟通...

  • 昨今读思

    一、22:20睡,4:50起床 无反思,不历史。(北大历史系教授 赵冬梅) 无反思,不成长。 二、继续读王琳 朱文...

  • 《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近日读完北大教授宋史专家赵冬梅的第二本大作《法度与人心 - 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以前学习历史基本是循着历史时...

  • 历史的反思

    ⚒⚒️“我们不是为某个人,某种制度而战,相反我们把全部身心奉献给了德意志祖国和我们的未来”————— ...

  • 历史的反思

    1,《马可波罗游记》 为何值得一读? 《马可波罗游记》听了 微博公众号行者掌柜 嗯 介绍对马可波罗这个游记啊 有了...

  • 如何得到“皇帝”的绝对信任?

    最近继续看北大历史学教授宋史专家赵冬梅的《法度与人心》,看着历史中的帝制中国里面的皇帝和大臣的关系,就如同看到我们...

  • 历史是思想的历史

    石国鹏老师的历史课视频我是极喜欢看的课程,他的观点和思想是极其高明和丰富多彩的,每一天你都会脑洞大开,有不同的收获...

  • 反思历史

    一看到中国近代史,看得真是心酸史。我们不惊的要想英国法国俄罗斯尤其是日本。这些国家发动战争,而且很快击败八旗子...

  • 读书笔记:《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和人生》

    《人间烟火》是一本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史的通俗历史作品。 【作者简介】 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毕业,...

  • 【 历史 】反思中阅读历史

    【 前言 】当代读者快读历史文章,被某种认知裹挟形成一种惯性思维最终会陷入某种狭隘和偏见之中,这时候需要一种反作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赵冬梅:“好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反思的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nkertx.html